數學的重要性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愈來愈凸顯,創新離不開數學,改造自然界離不開數學,數學的應用對社會的進步與人類的發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可以說,不僅與科學技術,而且數學和人文科學、經濟發展等都有著廣泛的聯系。怎樣才能教好數學呢?教學多年,我有以下體會。
一、用好教具
教師選擇教具的時候,要注意根據不同的教學情況,選用不同的教具,以利于學生觀察,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在教學中,操作的主體不同,教具、學具的選用應有所不同。教師演示的教具應大一些,便于全體學生都能看清,顏色鮮艷一些,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學生用的學具可簡單一些,以免無關屬性讓學生分心。教學中要盡量采用活動教具,因為活動教具容易引起注意,容易被感知,它更有利于使知覺的主體與背景分離,使主體更加鮮明。同時活動教具能夠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突出重點,使其便于把握教學內容的實質。
二、培養學生善于提問
懂得提問,才會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增進大腦的思考。亞里士多德說:“思維自疑問和驚奇開始。”這就是說,質疑是思維的導火索,是學生學習的內驅力,它能使學生的求知欲由潛在狀態轉入活躍狀態。對于疑和問,疑是條件,問是結果。因此,課堂上要使學生樂于提問,教師就要培養學生質疑的興趣,教給學生質疑的方法,使他們自覺地在學中問,在問中學。
三、鍛煉學生的主動性
傳統的教學,就是老師教,學生聽,直到下課鈴聲響起。課堂上,教師怕自己講不清楚,一味地灌輸,使課堂時間的主動權為教師所擁有,教師不愿放手讓學生自主去探索。數學新課程標準一再強調: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應成為學生主要的學習方式。學生們不僅僅要“學會”,更要“會學”,讓學生親身經歷“數學探索之路”。
四、將數學和生活聯系起來
數學在生活中無處不在,只有將數學和生活聯系起來,對數學的理解才會深刻。例如,教材中有這樣一道題目:一塊長方形鐵板,長20厘米,寬14厘米。從四個角剪去邊長為2厘米的正方形,然后做成盒子,這個盒子的容積是多少?我要求學生在小組內互相交流一下,學生有的用語言表述自己的思路,有的用算式表示解題的過程,可貴的是有一位同學提出了計算盒子表面積的問題……他們互相補充,成功地解答了這道數學題。這樣的教學既培養了他們的空間想象能力、邏輯思維能力和語言表述能力,又使他們感受到了合作學習的樂趣。
總之,教師教學要不拘一格,形式多樣,因材施教,數學課堂才會有聲有色、春光熠熠。
作者單位:唐山市遷安市閻家店鄉于家坎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