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信息技術是一門知識性與技術性結合的學科,如何來評價教學效果、檢驗學生的掌握程度還是通過考評的方式來進行的。現行的信息技術課程考試體系雖然已經有了很大的改進,但還存在著一些問題,比如考試形式、考試內容及評價標準等仍需要進行改進,在本文中作者對職中課程的考核現狀進行分析,并提出采用綜合考核方式的建議,對此種考核方式的優點也進行了闡述,信息技術的考試不僅僅是作為給學生總結性評定的手段,還是學生再學習、再提高的過程,是發揮學生創造潛能的過程。
關鍵詞:信息技術 考核 考試
信息技術是一門知識性與技術性結合的學科。但由于種種原因,信息技術教育在教育觀念、教學方法、課堂教學模式、教育評價等方面,都還一直沿襲著傳統學科的方式。原教育部部長陳至立曾指出:“我們萬萬不能把信息技術按照學習一門學科的老辦法去講、去學、去考,那將窒息孩子們的創造精神”。教學效果的評價是通過考核方式進行的,考核的結果對于課程教學目標的實現具有導向、調節作用,要想確保信息技術課實現自己的教學目標,就不能再延用傳統的紙筆測驗形式。2000年10月教育部頒發的《中小學信息技術課程指導綱要》中,關于教學評價就明確指出:“教學評價必須以教學目標為依據,本著對發展學生個性的創造精神有利的原則進行。教學評價要重視教學效果的及時反饋,評價的方式要靈活多樣,要鼓勵學生創新,主要采取考查學生實際操作或評價學生作品的方式。”
信息技術本身就是一門飛速發展的技術,因此樹立科學的教學觀念,探索新型的教學方法,培養具備一定科學精神和創新意識以及深入學習信息技術能力的學生,已是我們信息技術教師刻不容緩的責任。但是如何來評價教學效果、檢驗學生的掌握程度還是通過考評的方式來進行的。而現行的信息技術課程考試體系雖然已經有了很大的改進,但還存在著一些問題,比如考試形式、考試內容及評價標準等仍需要進行改進,以下是筆者不太成熟的思考,供大家商榷。
一、考試現狀需改變
目前,中學計算機課的考試一般有這樣幾種方式:
1.理論知識測試向著標準化考試的方向靠近,編制一個大的試題庫,每次考試隨機抽取試題。如現在的高二計算機會考、社會上的各類職稱考試、全國計算機等級考試中的理論知識測試等等就采用這種方式。
2.由于信息技術具有實踐性、操作性強等特點,所以在現行的很多考試中又增加了上機操作部分,如Word文字處理考核:要求把某段文字設為4號字、黑體,把某段居中排列、斜體等。學生在限定時間內按要求操作,教師按操作正確與否評分(或者是由計算機自動出題,自動判卷的方式)。
3.還有一種形式的考試是完成規定的作品:由教研室和有關學校的信息技術老師研究商定主題,提供統一的素材庫,學生在規定的時間內獨立完成電腦作品的制作。老師按照統一的評分標準進行作品成績的評定。統一的考題和素材,學生制作作品的空間受到很大的局限,不利于發揮他們的創意和綜合運用計算機的能力,束縛了學生的思維,妨礙了學生創造潛能的發揮。因此必須對這些不適合信息技術課程特點的、不利于學生能力培養的考試方式加以改革。
二、對考試改革的建議
教育部基礎教育司曾指出:“在新一輪課程改革中”部分學科可考慮將過程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相結合。“考試還可以分類,分項進行,加強綜合評價。”在信息社會,知識量的急劇膨脹使得一個人不可能擁有全部知識,大量信息的存儲、檢索極其方便,使得博聞強記已經不很重要,相反,如何利用現有知識、創造新的知識,如何利用、檢索、加工復雜的信息則更為重要。所以要采用新考試模式和策略。
我認為我們可以按照信息技術課程的目的、教學內容和要求,綜合以上三種考核方式,分項進行考核,然后作綜合評價。用筆試考查學生對信息技術基礎知識的掌握程度,采用機試考查學生計算機的基本操作能力。
三、采用此種考核方式的優點
1.考核方案公開,積極引導學習過程
在教學過程一開始就向同學們公布新的考核方法和思路,使同學們擺脫了死記硬背的學習方法,學習起來輕松、活躍和主動;考試過程中,氣氛高漲,躍躍欲試,調動了學習的積極性,起到了良好的導向作用。學生考前兩周開始收集資料,有的同學自己編寫文章,繪制圖片,有的同學到圖書館查找,從報紙上剪輯,有的同學光資料就準備了兩三套,可見興趣之大。
2.能充分發揮學生特長、展示學生的創造潛能
學生對這種考試沒有過重的壓力,但卻有一種責任感。他們把考試內容當成自己的作品,覺得有了施展才華的機會,能把美術課學到的知識用于繪畫,把語文課學到的知識用于書寫文章,而數學的定理、化學的方程式、物理的實驗都成了學生計算機試卷上的素材。
這種考核方法給了學生很大的創造和想象的空間。沒有統一命題,只有范圍與操作評定標準,由此放開了教師和學生的手腳,有些不但完成了考試內容,而且含有豐富的想象力和思想內涵。更重要的是同學們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和愛好選擇題目和內容,根據自己的能力達到自己的目標。是一種以興趣、特長和目標驅動的考核方法。
3.體現了學生是考核的主人
素質教育的一個基本點是把學生放在教學的主體地位。比如電腦報操作考核,雖然完全是以一種開卷方式考核,但許多同學不滿足達到基本要求,而是力爭做出特色,顯示自己的才能。同學們會自己提高難度,主動要求增加上機時間,幾經修改,直至拿出自己最好的作品來,以得到大家的承認。這使我感到學生不再是考試的奴隸,而是考試的主人了,他們帶著一種責任在完成考核任務,是“成就感”這個內驅動力在驅使著他們,不再是給老師考試、給家長考試了。
4.可以考出學生的真正能力
心理學告訴我們,能力是“為順利完成活動而在個體經常而穩定地表現出來的心理特征。”沒有實踐活動,就不能表現出個人的能力,也就無從考查一個人的能力。
能力又是個體特征,因此具有強烈的個性傾向。這不僅表現在能力的強弱上,更主要地表現在能力的不同類型上。因此考核要在統一要求的基礎上,不限定具體題目和內容以及完成任務的過程,每個同學可以根據自己的特點和喜好選題,用自己熟悉的方法和技能處理不同的數據,發揮自己的寫作水平寫出自己的結果分析報告,給了每個學生一個能用自己的方式做事的空間。
5.考核體現了再學習、再提高的過程
考核方法可以自選題材,內容各不相同,同學們之間也可以互相交流、互相幫助、互相學習,共同提高,這就達到了考核的另一個目的。要使任務完成得有特色,就要根據自己數據處理的需要,自學一些課本以外的計算機知識,形成了主動學習和研究的風氣。由于選題涉及各方面的內容,要使數據處理得合理,必須對數據的性質有所了解,自學能力就會有所提高,也會使同學們的求知欲望得到滿足。完成整個考核的過程都是在不斷學習、不斷提高的過程。實現了考核過程是再學習再提高的過程的目的。
我認為:一味地采用原有的考試方式,會抹殺學生的主體地位,往往容易把學生當成對立面。而如果采用上述的考試方式,由于考試題目公開,給學生極大的自由,使學生感到自己是考試的主人,是學習的主體。分數在這里已不再重要,學生在欣賞了其他同學作品后,對自己的作品感到不滿意,就會想再完善改進。當然這種考試方式會給我們教師帶來極大的挑戰,會耗費我們許多的精力,本著“一切為了學生”的宗旨,我想我們可以找到更好的方法來合理解決這些矛盾的。
信息技術的考試不僅僅是作為給學生總結性評定的手段,還是學生再學習再提高的過程,是發揮學生創造潛能的過程,是促進教師改進教學、改變教育觀念的過程。因而采用合適的考試形式、建立優質的評價體系是擺在我們計算機教師面前的一道急需解決好的題目。
參考文獻:
[1]呂品.《信息技術考試改革初探》.
[2]王一青.《計算機考試要注重實踐能力》.
[3]陳玉琨等.《課程改革與課程評價》.教育科學出版社.
作者單位:江蘇張家港第二職業高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