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中學歷史教學雖然被人們看做是小學科,但是讓人們了解歷史并運用它來為當今社會服務卻是非常必要的。要改變歷史教學的現狀,就必須創新教育。
關鍵詞:歷史教育 創新精神 持續學習
在高中教學中,提起歷史,學生們通常認為它是一門“副科”,對于歷史學科的學習態度也是十分冷淡。我們作為歷史教師,常常為此感到苦惱。不過,通過對日常生活和學習現象的分析之后,我們也逐漸認識到:有學習歷史的能力,學習歷史的興趣,甚至愿意獻身歷史事業的學生畢竟是少之又少,大多數學生將來還是要走向與歷史聯系甚少的工作崗位。因此,我們不必為此難以釋懷,甚至為此感到萬分失落。但是,歷史教育是國民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所以,加強中學歷史教育仍是一件意義重大的事情。因此,我認為作為歷史教師我們有必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做好工作。
一、更新教學觀念
更新教學觀點就要求歷史教師要以學生為本,改革授課的方式、方法,建立新的課堂教學模式。在教學工作中勇于創新,使得教學內容呈現不再單純依靠教師的言傳身教,而是要注重大力提高科技含量,充分發揮信息技術的優勢,推進信息技術在課堂教學中的應用,這主要體現在歷史多媒體教學及電子課件的制作與使用上。從而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在積極主動的環境下自主學習。新教材在這方面給師生們留下了較大的思維空間。歷史教師必須借此在課堂教學中引導學生探究形成結論的生動過程,在過程教學中培養學生思考歷史、詰問歷史、評判歷史的方法和能力,以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創造性。
二、提高課堂效率,激發學生興趣,保持學生學習歷史的熱情
直言不諱地講,功利和興趣是人們學習的兩大原動力。我個人認為這主要從兩方面入手:一是教學內容的拓寬,教學的重難點適當補充歷史材料和歷史細節,豐滿歷史人物、事件;適時介紹史實最新成果和最新史學信息;結合學生關心時事熱點聯系歷史知識;加強學科知識的相互滲透等等 [1]。二是教學形式的多樣化,如談話式課堂、討論式課堂、歷史講座、故事會、編演歷史短劇、組織歷史辯論會、觀看歷史題材影視作品等等 [2],通過師生雙向參與激活學生積極性。教學內容的拓寬和教學形式的靈活多樣,有利于激發學生的主體意識和參與意識,有助于提高他們學習歷史的興趣,對所學知識必然留下深刻的印象。更重要的是,培養了學生對歷史的興趣,為他們畢業后保持學習歷史知識的熱情打下了基礎。這里要重申我們的教學目的,我們歷史教師不是要把所有的學生培養成歷史工作者,但是要讓所有學生明白歷史的重要性,掌握了解一定的歷史知識和應用能力。
三、創造民主平等的氣氛
教學是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融合發展統一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教師的教是不能代替學生的學習的。因此,中學歷史教師應該放下“居高臨下”的架子,不要把自己當作權威的化身,應該是擺事實,講道理,以理服人,而不是壓制學生的見解。即使學生的想法非常的離奇,教師也不能簡單粗暴地否定,歷史教師應該尊重學生發表的見解,學生的每個新奇見解都是其世界觀、人生觀的體現,即使其中存在著一些不合理的成分,也應該看到其中蘊含著創新思維的火花,鼓勵學生大膽發表觀點和看法,然后以耐心認真的姿態予以回應,每個新觀點的誕生都是由懷疑開始的。作為中學老師,我們尤其應該注意保護學生的自主思維,對學生的創新型看法給予尊重,創造出民主平等的活躍氣氛。
總的來說,歷史教育工作依舊處于任重道遠的階段,對于現在青少年歷史知識匱乏以及對歷史學科的偏見的情況我們還有大量的工作需要完成。作為中學歷史教師,我們應該義不容辭地擔負起我們的職責,為歷史教育工作努力奮斗。
參考文獻:
[1]羅國干.中學歷史教育:鄉土歷史教學方法之我見.中學歷史教學參考.2008(6).
[2]馬秀誼.新課程背景下歷史學科考試測量的思考.歷史教學(中學版).2009.
作者單位:鄒城市第二中學二級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