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的作文教學對學生的習作常常采用“糾錯法”批改,教師將學生作文中的不足一一羅列,老師們嘔心瀝血,花費許多時間全批全改,往往一篇作文改得面目全非,久而久之,學生因找不到自信產生了畏難情緒。因此,改進作文批改方法,把教師從沉重的負擔中解放出來,同時,能讓學生享受成功的樂趣。
一、以學生為主體批改
1.自主評批
《新課標》明確指出,學生要養成修改自己作文的習慣,修改時能借助語感和語法修辭常識,做到文從字順。
(1)制訂目標:即在教師在指導下,制訂批改標準,包括“一般要求”——即習作須達到的常規性要求,包括文章中的語言文字、標點符號、表達方式、書寫格式等方面的批改。對錯別字,使用不當的標點符號進行修改;找出表達不準確或文理不清的地方;增補漏掉的字詞;刪去多余的字詞句;調換一些字詞的順序。“特殊要求”——包括文章的中心思想是否正確、清楚、突出;感情是否真實健康;文章的開頭、結尾寫得怎樣;過渡和照應安排如何;段落安排是否合理,意思是否連貫;結構是否完整;層次是否清楚等等。
(2)學生自評:這是至關重要的一環。在這一環,集中地體現了四個特性,即自主性、訓練性、全面性和創新性,并為組內自主交流做準備。同時,這一環也是對學生自我閱讀方面的點評、修改、鑒賞能力的檢驗和培養。一般應完成:點評——評語(眉批、總批等);修改——推敲(遣詞造句、段落修正等);鑒賞——選賞(佳詞佳句、優美段落篇章等)。操作時要注意:①要認真地指導學生寫好眉批和總批。②要認真指導學生規范習作批改。③要有明確的可供操作的量化細則,便于評批習作的等第。④留給時間要充足。⑤教師巡視輔導,增加信息的深度和寬度。
2.互動評批
《新課標》在強調學生要學會修改自己作文的同時也指出,能與他人交流寫作心得,互相評改作文,以分享感受,溝通見解。互改作文既能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又可減輕教師的負擔;既可擴大學生的受教育面,又有利于提高學生修改作文的能力。同時,學生在互改中可集思廣益,取長補短,提高修改作文和寫作文的興趣,我們一般采取四人一小組的方法,每組好、中、差搭配組合,指定一位責任心強的學生任組長,每人發給四本作文本,并規定好修改要求。要求每個學生對每篇作文拿出修改意見,大家討論,意見綜合后,再指定一名字寫得較好的同學執筆,給每篇作文寫評語。寫評語時要多看到作文中的“閃光點”,對缺點、錯誤要注意評語的措詞,提意見要具體,要重在鼓勵,使有關同學容易接受。具體批改方法是:(1)抓住訓練要求。每次作文都要有訓練重點,批改時要著重考慮這個重點。(2)抓常規問題,按照老師教的批改方法和批改符號進行批改。(3)老師巡回指導答疑,學生有問題可問老師,也可查工具書自行解決。我們一般鼓勵學生自行解決問題。
二、以老師為主導批改
1.老師精批,以批促寫
老師精批,以批促寫就是增加“批”的數量,教給學生寫作方法。
(1)批在缺憾處:對學生用錯的字、詞,采用眉批,引導學生辨清字詞的用法。
(2)批在精彩處:對學生寫得精彩之處,采用圈批,激發學生興趣。
(3)批在疑問處:對學生在布局謀篇等方面出現的問題,采用討論法,使學生在辯論中學習寫作的方法,有效提高寫作能力。
2.有的放矢,實行面改
葉圣陶先生曾指出:“給學生改文,最有效的辦法是面改。”所謂面改,就是教師與學生面對面地進行口頭批改。當面批改作文,針對性強,便于因材施教,也可密切師生關系,增強感情。但面改需花費較多的時間和精力,加上班級學生過多,因此不可能過多地進行。我們一般對以下幾種類型的作文進行面改:(1)立場模糊,觀點錯誤的作文。(2)內容有較大的問題,需要了解一下情況的作文。(3)寫得很差的作文。此類作文往往問題較多,三言兩語講不清,也不能拿出來評改,因為會被評得一無是處,使學生失去寫好作文的信心,而且容易造成對立情緒,產生消極影響。
3.關注學生的情感體驗
(1)寓貶于褒法:當發現學生的習作內容空洞時,就給他這樣的評語:你在習作中告訴我們的事情真的很新鮮,假如你能把自己的所見所聞在作文中寫具體,那就更棒了。
(2)彈性評價法:有個學生作文字數不足,字跡潦草,錯別字連篇,但構思不錯,按慣例評判及格也就可以了,但這樣會挫傷孩子的積極性,傷害孩子的自尊心,怎么辦?我采用彈性評價法:“優秀三顆星減二顆星減一顆星”并在下一行注釋:優秀三顆星——構思新穎,減兩顆星——字數不足,減一顆星——書寫不認真,還有錯別字。這樣,既肯定了他的成績,又委婉地指出了他的不足,既對他在學業水平進行了評價,又對他在學習過程中表現出來的“情感態度”作出評價,激發了他的積極性,幫助學生認識自我。
多年來的實踐證明,改進作文批改方法,多元互動,不僅挖掘了學生的潛力,提高了寫作能力,而且還養成了良好的學習習慣,得到了豐富多彩的情感體驗,學生的習作更精彩。
作者單位:江蘇省鹽城市第二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