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多年的語文教學實踐中,我體會到要有效地激發、調動學生的情感因素,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注重情感教學,可以提高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提高語文教學效率。但教師必須做到以下幾點。
一、傾注真情,給學生認知的歡樂
在這方面,我努力用自己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來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用健康積極的情感去感應學生相應的感情。上課時,目光炯炯,神采奕奕,感情真摯,給學生以積極向上的力量;面容和藹,語調親切,適時地投注期待、鼓勵的目光,配以恰當的形體動作,給學生如坐春風的愉悅;課外,我借批學生的日記、語文筆記等和他們筆談,有關心,有理解,有期待,有鼓勵,言辭懇切,感情誠摯,給學生可親可敬之感。
如果說這是因為對學生傾注真摯感情能引起學生心理上的共振,產生一種感召力,從而對認知活動起增力作用。那么,教師在講課時真情的投入,便會增強課堂的吸引力,給學生以情感的熏陶,美的享受。
課堂上我常用充滿深情的朗讀,情趣盎然的講述,隨機應變的教育機智,進入教材角色的情緒體驗,給學生以感染。通過講讀訓練,把無聲的文字變為有聲的語言,生動再現作者的思想感情,使文章如出我之口,出我之心。根據作品中的具體形象,展開豐富的想象,或喚起聯想,或聯系自己的生活經驗、生活知識來豐富補充作品中的形象,深入理解語言文字所傳遞的情和意。我教朱自清的《背影》,在幫助學生理解“我那時真是聰明過分。”“那時真是太聰明了?!薄霸诰К摰臏I光中,又看見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馬褂的背影”時,我聯系自己過去和現在對母親的情感體驗,深情地告訴學生:父母的愛是世界上最純真、最無私、最偉大的,讓我們好好珍惜我們所能擁有的一切吧!我發現大部分學生的眼眶紅了,幾個外地轉學來的學生臉上竟掛滿了淚花。隨著學生的情緒被感染,他們對課文的領悟更深刻了。
二、充滿激情,渲染熱烈的學習氛圍
心理學研究表明:學生的學習興趣以及思維活動往往受到外界環境的影響,在他們感到學習索然無味,尤其是心里感到負擔,受到壓抑時便處于抑制狀態,易于引起學習興趣,從而更好地接受新知識,同時也具有感染性的催人向上的教育情境,使學生受到感化和熏陶,產生感情上的共鳴。熱烈的學習氛圍,需要教師充滿激情的渲染。而教師的情感則可以通過教師的面部表情、身體表情(形體動作)和言語表情(語言在音調、節奏、速度方面的變化)來表現。這些具有信號功能的表情,能激活學生的感情,給學生刺激的愉悅性。
上語文課,我常借助面部表情、身體表情來傳達情意,或微微頷首表贊許;或輕輕搖頭表否定;或面帶微笑,豎起拇指表鼓勵,或表情嚴肅,目光專注表批評。而更多的則采用言語表情,即語言的音調、節奏、速度的變化來抒發胸中激情。我教《挖薺菜》,通過自己深情的描述激起學生的內心體驗,喚起他們對主人公的關注?!捌甙藲q的小女孩因饑餓掰財主家的玉米棒子被兇神惡煞追趕落水,失魂落魄地爬上岸來時,太陽已經落山了,羊兒咩咩叫著回圈了,烏鴉呱呱叫著回巢了,小女孩只聽到媽媽在村口焦急地呼喊著自己的名字,可是不敢答應,一種比饑餓更可怕的東西平生第一次潛入了心頭……”我盡量讓自己的講述渲染上一種沉靜的凄涼的感情色彩,然后,故意留出一點“空白”,讓學生靜心地回味,這時教室里靜悄悄的,學生臉上流露著同情、關注之情。于是我趁勢問學生:“小女孩為什么不敢答應?這比饑餓更可怕的東西是什么?小女孩可能在想些什么?”這樣引導學生深入到課文中去,使學生產生了情感上的共鳴。
有時我還通過音樂、表演以及電教手段來渲染一種與課文相一致的氛圍。教《棗核》一文,在將要結束分析時,我讓學生齊讀文章的中心句“改了國籍,不等于就改了民族感情;而且沒有一個民族像我們這么依戀故土的?!彪S后我用多媒體放出《我的中國心》的歌詞,當音樂輕輕響起的時候,我也跟著輕輕地唱了起來。歌聲由低到高終于到全班學生齊聲共唱。雖然音調可能并不準確,但此時的課堂再沒有一個學生不全身心投入。我覺得這是師生情感的交融,是語文課堂情感交流的一種沸騰狀態,是一種學習的高潮,有了這樣的學習情致,便可越過學習中的障礙,獲得學習的成功。這也告訴我們渲染熱烈的學習氛圍要靠教師的引導,要有教師的激情。
總之,教師只有在語文教學中注重情感教學,將自己的情感滲透到語文教學中,引領學生情感迸發,點燃學生思維的火花,教學才能取得累累的碩果。
作者單位:江蘇省洪澤縣岔河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