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管理中,依據學生學業考試成績在數據分析基礎上對班集體、教師個人做出考核與評價是學校教學評價及動態過程管理的重要方式之一。但在實際工作中,經常有不同的教師對基于同一次考試成績數據而做出個人對于考核結果的截然不同的解讀,并以此來質疑學校做出的考核評價。
筆者在前幾天就遇到過這樣的一件事。
一次考試后,成績數據統計和數據分析已經結束,考核結果還未公布,一位班主任就來反映問題。他依據剛結束的那次考試中他們班總體成績在全年級12個教學班中屬中上等,并且全校前10名學生他班有2名,是全校各班級中最多的成績數據,堅持認為他們班級應該被評為“紅旗班級”(學校的一貫做法是成績考核最優秀的2個班級為“紅旗班級”,次之的2個班級為“先進班級”)。并同時質疑××班一個全校前10名的學生也沒有,卻每次被評選為紅旗班級的不合理。當我以“前10名的學生沒有,但總體考核成績很好”來解釋說明時,他又反駁到不注重尖子生數據考核的考核方案不合理。
剛送走這位又來一位,他是聽到有人質疑他們班學生成績統計前10名未占一名卻是“紅旗班級”而來“理論”的。他的觀點是國家教育方針強調的是教育均衡,學校的辦學理念也一貫是這樣,那么學生“均衡”發展的班級才是“紅旗班級”,而他們班在學生成績均衡發展、全面發展方面無疑是年級中的佼佼者,所以這個“紅旗班級”當的是問心無愧。他并同時反問成績在全校前10名的學生算什么、這么大個學校單憑10個學生能生存發展……
對于同一份成績數據統計,卻有了如此的差異性解讀,并解讀得似乎都言之鑿鑿,理之確確!問題的實質其實在于未能深刻理解成績數據統計分析和成績考核之間的聯系和區別。
成績數據分析是在采集學生考試成績的基礎上,從各個角度以一定方法計算出不同類型的統計數據。它的意義在于分析結果可以從各個方面反映學校的教學狀況,反饋當前或歷次以來教學過程的教情和學情,從而向教學參與者反饋問題、差距,或是效果和優勢。成績數據的采集可以是全縣統考成績,校際聯考成績,全校成績,班級成績等等;統計項目可以是均分,及格率,高分率,低分率,參考率,差生率,優生率,分數段,名次段,成績跟蹤比對等。
成績數據分析應有如下特點:1.全面性。盡量從不同角度統計成績,來反饋教學的各個方面,數據越詳實參考意義越大,越能發現教學中存在的問題;2.科學準確性。數據的采集要來源可靠、標準統一、公信度高,統計方法要科學合理、準確無誤;3.指導性。各個項目各個類別的成績分析數據,對各個層面的教學參與者都具有指導作用和參考意義。
而成績考核是以成績數據分析為基礎,通過對教學參與個人或集體進行考核項目的統計匯總,得出結論并進行考核評價。它和成績數據分析之間既有聯系又有區別。
二者的聯系在于成績考核的數據來源于成績分析數據,只有保持數據的一致性,才能保證考核的科學合理,公平公正。
但二者之間更多的是區別。區別首先在于成績考核的考核項目可以是全部的成績分析數據,但更多的時候是部分分析數據。這些能夠應用到考核方案中的數據需要具備三個要求:1.數據采集的可信性和可操作性,如,不能將某一次特殊的成績數據應用到長效的考核方案中;2.數據采集的有效性,如,不能將在不對等條件下產生的參考分析數據應用到考核方案中;3.數據選擇的科學性和引領性。任何一所學校成績考核項目都是有所選擇的,這選擇要體現教育管理者的辦學理念和思想,要引領學校的辦學特色和方向,從而引領教師的教學行為和方向。
作為學校管理重要組成部分的教學管理,必然建立各項在考核評價基礎上的管理制度。誠如前所言,考評項目必然是有所選擇的體現為為制度而規定,并規范著學校辦學方向、指導并引領著教師的教學行為。至于項目選擇的科學與否則是對管理層的一個考量。
清楚了這些,單就兩位班主任所質疑的問題來講,解決起來就簡單得多了。首先要將成績數據分析不等同于成績考核的道理解釋給兩位特別是第一位班主任聽,然后申明既定考核方案在沒有經由嚴格程序出臺并公布實施新方案之前必須遵從執行,但他們對考核制度的質疑,可以書面提出意見和建議,提交教代會研究討論,確有必要修改的可以體現在考核方修訂案中通過后執行。但必須引起學校管理者注意的是這種被考核者因為考核評價產生的意見和矛盾,如果不妥善消弭就會沖擊制度的公信力和執行效果,甚至將影響到學校的管理成效。
作者單位:山西省晉城市陵川縣棋源中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