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如何在生物學科課堂教學中開展活動化教學,給學生提供參與課堂教學的機會,從而激發學生主體積極性,培養學生知識、技能、情感等綜合素質,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我對此進行了專題研究與實踐,通過教學設計與實施抓住活動中的“動點”,設計好“動法”,“激活”學生,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關鍵詞:初中生物 課堂 動點 動法
談到“活動”,人們普遍想到課堂以外,即使是生物課堂中活動,為了趕進度,許多學校也多是延續到課外,學生自行開展,教學質量難以控制。我們應該讓生物課堂教學也“活動”起來,進行課堂教學活動化研究,解放學生頭腦、雙手、眼睛、思維、空間,使我們的課堂真正成為學生為主體的課堂。
那么如何實現生物課堂教學活動化?我認為,實現生物課堂教學活動化關鍵是:在教學設計與實施中一定要抓住活動中的“動點”,設計好“動法”,“激活”學生。
一、尋找“動點”
創設生動的教學活動情景,激發“動點”。俗話說,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如果我們能在活動的起始階段多動腦筋,使創設的教學活動情景具有針對性、趣味性、創造性,常會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如每節課,我會更改電腦桌面背景,將生物科技成果與生物科學家作為桌面,通過“猜一猜”“聽一聽”“講一講”“動一動”活動,極大地吸引了學生興趣,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引發很多疑問,讓學生真正動起來,課堂也真正活起來。
二、設計“動法”
初中生物課堂活動教學旨在讓學生生動活潑、愉快學習,德、智、體協調發展。根據初中生物教材內容、教學目的及初中生的心理特點,我在初中生物課堂教學中主要設計以下幾類活動:
1.游戲類
學生對游戲有著很強烈的興趣。陶行知說:“學生有了興趣,就會用全部精力去做事。所以,學與樂是不可分離的?!痹谟螒蛑校瑢W生快樂學習,快樂發展。于是在教學中我常采用拼圖游戲、競猜游戲、填字游戲、角色扮演游戲,有時我走進教室,學生就會上前追問,今天做什么活動?
如在初一《營養物質》的教學中,我們設計了《醫生與病人》的游戲活動,“醫生”背對黑板,“病人”面向黑板。當教師投影出某種營養物質缺乏的疾病名稱,“病人”說出該病的主要癥狀,請“醫生”診斷,并提出合理建議。課堂氣氛非常好,同學們踴躍參加。通過醫生與病人的扮演活動,同學們輕松、愉快地掌握了所學知識。
2.制作類
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經說過:“兒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所以手的運動能使大腦的很大區域得到訓練。在課堂上,我設計許多制作活動,如在學習生態系統時,我設計了《跟我做生態瓶》的活動,目的在使學生在制作“生態瓶”及觀察中認識生態系統和生態平衡的真正含義。
3.探究實驗類
如在探究魚鰭作用、觀察魚呼吸時,我們沒有完全照搬教材,在實驗材料、教學方法等方面都根據實際作了相應改變。在課堂上,給予學生極大的自由空間,我只適當介紹實驗內容、目的,實驗器材,提出紀律要求,然后讓學生根據所給材料自己設計方案,自己開展實驗。
實驗時,因為當時季節問題,鯽魚比較少,價格較貴,所以我們選用小金魚,實驗時發現金魚比鯽魚靈活很多,在觀察紅墨水從口入從鰓出的時候,按照教材方法將紅墨水滴在魚嘴前方時,整杯水馬上變紅,無法觀察水進出的方向。
怎么辦?
當時我做了適當引導:“你們可以抓住魚直接滴在魚口中觀察,也可以嘗試在不傷害小魚生命情況下采用其他方法?!弊詈竺總€小組都找到相應方法觀察到紅墨水從口入從鰓出現象。
方法一:“讓魚在染了紅墨水的燒杯里游一會,再放回清水”;
方法二:“將魚放在桌上蠟盤,因為蠟盤面積大,水淺”;
方法三:“用手抓住魚,直接往魚口滴墨水”;
方法四:“減少水,使魚游速減慢”。
課上有的學生對我介紹的方法還提出建議,認為直接滴墨水方法太粗魯,容易傷害小魚。可見開放性的活動為學生的創造力培養提供了自由的空間。
這樣具有開放性活動化的課堂不僅培養了學生的動手能力,積極觀察、思考能力、合作精神,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珍惜生命的良好品德以及不盲從,敢于向老師、權威挑戰的科學探究精神,這不正是學生全面發展的體現內容嗎?
4.設計與創作類
我們開展了營養食譜設計、寵物條件反射建立設計、新的動物運動方式設計與制作……此外還有調查、分析討論等等。以上的各種活動過程需學生親身經歷實踐,眼、腦、手并用才能完成。其中動手實踐是個核心環節,體現了活動的本質特點,離開這一環節即失去了活動的特點。
當然在實施研究過程中也發現其中存在的一些問題,但我相信在以后的實踐過程中,會逐步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
總之,中學生物學科的價值不只體現在它的結論中,更在于它的發現和發展過程之中,所以在幫助學生學習和繼承人類優秀文化遺產的同時,教師更要幫助其學習和獲得鐫刻在其中的情意、態度和認知能力,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上的“主人翁”。
作者單位:江蘇省金湖外國語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