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新課標對有效教學有著自身的定義,即“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對此,在高職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需要以新課標課程理念為指導來精心設計活動化的教學程序,并且以朋友的平等身份參與學生的學習活動,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認真指導學生進行“自主性、探究式”的學習,從而真正地讓數學活動成為有利于促進學生“主動構建新知、提高學習能力、激發和培養創新意識”的有效活動,達到有效教學。我結合自己在數學教學實踐中對反思性教學的和諧化應用作了一些初步探索與嘗試,談談自己的一些看法。
關鍵詞:高職數學 課堂教學 有效性 反思性教學
一、提高高職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反思性教學實施步驟分析
1.教師在授課時應創設反思情境,為學生創設獨立反思的機會
如解析幾何《橢圓》第一課時,其教學的重點是掌握橢圓的定義和標準方程,難點是橢圓方程的化簡。教師可從太陽、地球、人造地球衛星的運行軌道,談到圓形臺面的直觀圖、圓蘿卜的切片、陽光下圓盤在地面上的影子等等,讓學生對橢圓有一個直觀的了解。為了強調橢圓的定義,教師事先準備好一根細線及兩根釘子,在給出橢圓在數學上的嚴格定義之前,教師先在黑板上取兩個定點(兩定點之間的距離小于細線的長度),再讓兩名學生按教師的要求在黑板上畫一個橢圓。畫好后,教師再在黑板上取兩個定點(兩定點之間的距離大于細線的長度),然后再請剛才兩名學生按同樣的要求作圖。學生通過觀察兩次作圖的過程,總結出經驗和教訓,教師因勢利導,讓學生自己得出橢圓的嚴格的定義。這樣,學生對這一定義就會有深刻的了解,尤其是上臺板演的那兩位同學,更是終生難忘了。在進一步求軌跡方程時,學生容易遇到麻煩。這時教師可以適當提示:“化簡含有根號的式子時,我們通常有什么方法?”學生回答:“可以兩邊平方。”教師問:“是直接平方好呢,還是恰當整理后再平方?”學生通過實踐,發現對于這個方程,直接平方不利于化簡,而整理后再平方,最后能得到圓滿的結果。這樣,橢圓方程的化簡這一難點也就迎刃而解了。同時也解決了將要遇到的求雙曲線的標準方程時的化簡問題。
2.教師在授課時應針對學生經常出錯的題目進行“反思”教學
很多時候學生錯題的原因并非因為不會不懂,而是因為在學習基礎知識時往往“不求甚解、粗心大意”,這種不合理狀態下的學習結果就直接忽視對結論的反思,在造成解題錯誤的同時,學生也就僅僅滿足于一知半解。針對這個不良狀態,筆者認為應當結合學生出現的錯誤來精心設計教學情境,從而幫助學生從“基本概念、基礎知識”的角度來剖析錯誤的原因,從而給學生提供一個對基礎知識、基本概念重新理解的機會,教師也應從旁指導學生自覺地檢驗結果、培養思考與反思能力。最好是通過“由淺入深,由易到難”這種循序漸進的方式讓學生練習,這樣不僅能夠讓學生在解決問題時遇到的困難降低,而且在解決問題的同時還能幫助學生領悟到所學知識之間的聯系,從而讓學生更好的體會到解決問題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