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新目標》教材無論從宏觀指導思想的把握上還是從微觀設計的細節(jié)處理上都存在著較大的優(yōu)越性,如從教學目標來看,《新目標》教材既重視語言知識的呈現(xiàn),又兼顧對聽、說、讀、寫各項語言技能的訓練;從教學方法來看,《新目標》教材采用任務型教學模式,以話題為主線,兼顧交際功能和語言結構的學習等。另一方面,教材也還存在著一些不足之處,如缺乏語音知識的學習;任務內容的選擇沒有考慮到城鄉(xiāng)差異等。該教材還有待于在以后的改版中不斷地改進與提高。教師在使用該教材時應注意揚長避短,使其更好地服務于教學。
關鍵詞:英語 教材 《新目標》
一、引言
《新目標》教材是人教社2003年出版的《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英語(新目標)》的系列教材之一,是在美國湯姆森學習出版集團出版的Go for it教材的基礎上,由人教社與湯姆森集團合作改編而成。教材共五冊,供七至九年級使用。《新目標》教材體現(xiàn)了任務型教學理念,與新課標的要求一致。教材以話題為主線,以任務為載體,兼顧交際功能和語言結構的學習,以一種生活化的學習程序,引導學生學會用英語有目的地做事情。教材信息量大,內容廣泛、趣味性強、貼近現(xiàn)實生活,語言真實地道,并注重語言與文化的有機結合,任務類型多樣且以任務鏈的形式進行編排與組織,體現(xiàn)了階梯性、系統(tǒng)性及可操作性等特征。另一方面,教材也還存在著一些不足之處,如缺乏語音知識的學習;任務內容的選擇沒有考慮到城鄉(xiāng)差異等。
二、《新目標》教材的優(yōu)越性
1.從教學目標來看,《新目標》教材既重視語言知識的呈現(xiàn),又兼顧對聽、說、讀、寫各項語言技能的訓練,還顧及學生學習策略的發(fā)展,以一系列的任務活動為載體展開師生互動、學生互助的課堂教學,讓學生在參與任務活動的過程中進行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從而促進其學習方式的轉變。形式各異的任務活動以及多元的教材內容對學生多元智能的發(fā)展起著不可忽視的作用。
2.從教學方法來看,《新目標》教材采用任務型教學模式,以話題為主線,兼顧交際功能和語言結構的學習,以一種循序漸進的生活化的學習程序,引導學生學會用英語有目的地做事情。任務所采取的個人活動、結對活動和小組活動等形式體現(xiàn)了學生的主體性,教師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充當?shù)氖墙M織者、引導者或任務活動的參與者等角色。
3.從教學內容來看,《新目標》教材信息量大,內容廣泛、趣味性強、貼近現(xiàn)實生活,語言真實地道,并且注重語言與文化的有機結合,通過激活學生已有的文化背景知識,由淺入深地介紹英語國家的文化,通過對中西方文化的比較培養(yǎng)學生對中西文化差異的敏感性以及熱愛本國文化的自豪感。教材中任務活動形式多樣且注重任務成果的開放性,利于開發(fā)學生的潛能,培養(yǎng)其創(chuàng)造性思維。教材中Self Check部分的設計充分體現(xiàn)了學生在評價過程中的主體地位,使其學會進行自我評價和合作評價,實現(xiàn)了評價方式由單一向多元的轉化。
4.從教材內容的組織來看,《新目標》教材改變了過去單一層次的模式,把語言目標、功能項目、語法結構和詞匯分為Section A和Section B兩個部分,為分層教學提供了空間。教材中每一單元都按照同一模式來進行編排,便于教師與學生對教材形成系統(tǒng)的認識,從而有效地進行教學操作和自主學習。
三、《新目標》教材的局限性
1.任務內容的選擇沒有考慮到我國國情。有些話題對城里學生來說也許不陌生,但對于我國廣大的農村學生來說卻是完全不熟悉的,如第七單元“How do you make a banana milkshake?”(如何做香蕉奶昔?)大部分農村學生見都沒見過milkshake,所以教材中所提到的制作步驟對他們來說是毫無意義的,任務活動變成了枯燥的句型操練。任務型教材在內容的選擇上應充分考慮我國的實際,既要有適合城里學生的話題,又要有適合農村學生的話題。
2.由于該教材是根據(jù)國外教材改編的,因此從語言知識目標的層面上看,教材缺乏語音知識學習的任務。對英語為本族語的學生來說,也許語音知識不需刻意通過教材中的學習來獲得,但對于我國學生來說,語音知識主要是通過課堂學習獲得的,教材中應安排有關語音規(guī)則的知識以及用以鞏固語音知識的任務。
3.教材的插圖都為國外學生生活的寫照,與中國學生的生活實際不同,中國學生僅從電視或電影中了解了一些有關國外的生活情況,因此很難產(chǎn)生語境感,教材中應適當增加一些反映中國學生學習生活內容的圖片,這樣更有利于讓學生產(chǎn)生親近感。
四、結語
《新目標》教材是任務型教學理念下的產(chǎn)物,它不同于傳統(tǒng)英語教材重語言形式、輕語言意義,重語言知識、輕語言技能的傾向,它以一種“生活化”的學習程序,讓學生通過感悟、體驗、實踐來獲得語言知識、發(fā)展語言技能,實現(xiàn)培養(yǎng)學生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目標。
參考文獻:
[1]秦智勇.營造和諧的教學氛圍,實行“任務型語言教學”方法[J].中國校外教育.2009(8):411~412.
[2]鄧生艷.初中英語教材《新目標》使用情況調查研究[D].長春:東北師范大學.2007:7~8.
[3]饒芳.任務型教學理念下的《新目標》英語教材分析[D].武漢:華中師范大學.2007:30~31.
作者單位:魯東大學外國語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