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作為中等職業教育文化基礎課程的語文教材,貫徹“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的教學指導思想,體現了“以人為本、以能為本”的教育教學理念,重視對學生職業素質、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
關鍵詞:職業素養 修身養性 口語交際 應用文 課堂延伸
為了適應職業教育改革與發展的需要,作為中等職業教育文化基礎課程的語文教材,貫徹“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的教學指導思想,從經濟和社會發展對高素質勞動者和各種專門人才的需要出發,并充分考慮到與九年義務教育教材的銜接,滿足地方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需求,適應中等職業學校學生的實際水平,體現了“以人為本、以能為本”的教育教學理念,重視對學生職業素質、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在教材體系、知識結構和內容闡述方面均做了一些新的嘗試,作為工具性和人文性兼備的語文課程,是職業學校的文化基礎課,其實用性的特點,決定了它必然成為各個專業的必修課。為配合就業形勢,教師必須從學生的實際需求出發,圍繞教材內容的實用性,積極組織教學。
一、修身養性品文學
文化素養是優秀人才必備的素質,俗語說:“腹有詩書氣自華”,文化素質對人的影響是潛移默化、深遠持久的。在職業生涯中,人的素養對其事業成敗的影響是不可估量的。而接受文化教育,是文化素養形成的一個重要途徑。中等職業教育的語文教材內容,重視對學生職業素質的培養,精選了一批富有哲理,文質兼美的經典作品。有謳歌青春的美文、有追求理想的篇章、有對人生挫折的解析,有贊嘆揚帆遠航的志向。教師應充分挖掘教材人文性特點,引導學生品味、欣賞、反思,深刻理解文學作品的內涵,讓其化為自身的素質,充盈內心的世界。
二、口語訓練話交際
《語文教學大綱》里提到:“能夠用普通話進行口語交際;說話有條理,有內容;用語文明得體,儀態自然大方;了解常見口語交際形式的基本特點,能夠根據不同場合運用恰當的口語形式進行交際”。尤其是對于面臨就業選擇的職業學校學生而言,良好的口語交際能力的培養和訓練顯得尤為重要。培養職業學校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1.普通話的培訓
語言是交際的工具。步入工作崗位之后,我們會和各地的人打交道。在交往過程中,我們都希望彼此理解和懂得對方表達的意思,但是由于區域的差異性導致方言的差別很大,故此,必須都用普通話來交流。這樣在職業學校的語文教學中必須重視普通話的訓練。要說好普通話,關鍵是要形成說普通話的氛圍。在語文課堂上,朗讀課文或者回答問題時,要求學生用普通話完成。在平時的生活中,同學們之間的交流要養成說普通話的習慣,形成一種良好的風氣。再有通過舉辦普通話比賽,詩歌朗誦比賽,演講比賽來訓練和提高學生的普通話水平。
2.語言表達能力的培訓
語言表達能力包括介紹、傾聽和交談、復述等能力。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經常需要向別人介紹,介紹自己、介紹他人、介紹事物,介紹的用途廣泛,實用性強。教師可以通過模擬招聘會的形式,讓學生自我介紹,限時3分鐘。也可以讓學生介紹自己的朋友,通過這些活動,鍛煉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與人打交道自然離不開交流,而交流是最常用的口語交際方式,若想順暢地交流,必須要學會傾聽。教師可以組織“最佳聽眾”活動來鍛煉學生的傾聽能力,事先讓一位同學讀一篇新聞,然后讓在座的同學回答新聞中提到的時間、地點、人物、事件,然后評出最佳聽眾獎。也可以舉辦“模擬交談”活動,在語文課堂上,先設計一個交談的主題,讓同桌之間相互交談,以此鍛煉學生的交流能力。
三、文章書寫為應用
隨著經濟的發展,人與人之間的聯系的加強,用來辦理事務,業務往來的應用文的作用越來越大。無論是個人借據、收據、申請,單位的通知、介紹信、證明信,還是企業間的條據、賀信的書寫,都離不開應用文的書寫。因此,職業學校語文教學中必須加強對學生各類應用文的訓練。以適應今后工作的需要。在教學中,教師要給學生出示典型例文,先讓學生根據例文仿寫,然后針對現實問題,讓學生在實踐中鍛煉應用文的寫作,力求做到理論與實踐相結合。
四、課堂延伸重實踐
在職業學校的語文教學中,語文教師通過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積極開拓第二課堂,拓展學生的視野,把知識學以致用。例如,為鍛煉寫作能力,為學校的廣播站寫稿、自辦校報。為鍛煉表達能力,組織舉辦演講比賽、戲劇表演。為陶冶情操,每周觀看一部經典影片。通過這些形式多樣的課外活動,鍛煉學生的寫作能力、語言表達能力、交往能力,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總之,在職業學校的語文教學中,應以教材為基礎,充分挖掘其內容的積極成分,來培養學生的職業素質,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受其熏陶和感染,樹立“愛崗敬業、誠實守信、辦事公道、服務群眾、奉獻社會”為主要內容的職業道德品質。
作者單位:山西朔州中等職業技術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