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教育以人為本,對教師來說,也就是以學生為本。老師必備的素質就是熱愛學生、關心學生。學生的情感世界是豐富多彩的,面對思想各異、性格不同的學生,處理他們因人而異的各種各樣的問題,如果沒有一顆真正關愛他們的心,就很容易流于簡單化;或者是你的千篇一律,道貌岸然;或者就是他們層出不窮的“花樣”將你拉入無底的深淵,使你疲于奔波。
關鍵詞:樹立理想 投其所好 傾注愛心 講究方法
我覺得要使一個班級不斷前進,應該把自己真正融入學生中間去,多理解他們,體會他們,使他們愿意與你交流,把你當作好朋友,只有架起情感這座橋梁,才能將復雜的教育變為坦途。在“情感教學”上,我比較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一、樹立理想,鑄起情感鋼索
當代的中學生普遍生活在一個現代的、開放的、安逸的社會環境中,物質生活比較優越,沒有經歷過社會與生活的磨煉,這就促使他們養成了只強調個人理想,只追求個人利益、追求物質享受、崇尚名牌吃穿,忽略了作為一個學生在校學習的真正目的與奮斗的理想,對不起父母、對不起老師、更對不起自己。
學生,他就像教師手中的風箏,教師總是希望他們飛得更高、更遠。理想,她猶如浩瀚海洋中的燈塔,為人們指明前進的方向。在同樣艱苦的條件下,有的人萎靡不振、虛度光陰;有的人卻能持之以恒、勇往直前,這就是理想和意志在起作用。只有擁有遠大理想和抱負的人,才能在人生的沃土上,揮汗耕耘。作為教師,只有使學生樹立理想,才能真正鑄起情感的鋼索,它將支持每一位進取者永不氣餒!
學生喜歡聽杰出人物的故事,容易受榜樣形象的感染,這是學生的一個心理特點,而杰出人物的一生,本身就是樹立崇高理想并為之奮斗的一生。因此,用杰出的榜樣來教育學生是行之有效的方法。開展討論、評比等活動,讓他們從這些英雄人物身上,實實在在地體會到什么是理想,什么是人生價值。教師就應該采取“以情動人,以理服人”的情感管理,培養和建立師生之間相互了解、信任、尊重和友愛的人際關系。深入了解學生的思想,走近學生的心靈深處,理解他們,與他們一起面對存在的問題,一起尋找解決問題的最佳途徑。
二、投其所好,構建情感支柱
學生的興趣和愛好是非常強烈的,有了興趣,就會產生無限的熱情和動力;有了興趣,便如注入了催化劑,它不斷地激勵學子克服重重困難,去積極探索、去深思熟慮、去開辟智慧發展的道路。中學生的愛好由于所處的年齡和環境的相似,有些方面也非常集中。比如,有些學生喜歡被人認可、喜歡制作發明、熱愛運動、酷愛音樂等等。教師在工作的過程中,要善于利用這些愛好和興趣,為教學創造最好的途徑,為教育找到最好的支點。
每個人也都希望得到別人的贊揚的,因為贊揚就是對他的肯定。對于中學生們,就更是喜歡被人認可。有的教師為什么總是帶著挑剔的眼光去看他們呢?為什么不帶著賞識的眼光去看他們呢?要知道學生也有閃光的一面。學生是渴望賞識的,因為它就像生命中的陽光、空氣和水一樣,是不可缺少的。很難想象一個成日被挑剔的人,會不垂頭喪氣,會有成就感,會認為生命美好,充滿信心?我們要培養的是熱愛生活,堅毅自信,勇于實現自我的人才。沒有贊賞,自信何來?沒有自信,談何成功?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還是要給學生多一些鼓勵、多一些贊揚,這就是“賞識教育”。她的特點就是注重鼓勵學生的每一個優點和長處,讓學生充滿自信,自我覺醒。對好的學生給予賞識也許不難,對于學習較差的學生,教師不能歧視他們,而是鼓勵他們,盡量爭取多學一點知識,同時盡可能發掘他們身上的長處,充分發揮他們的特長,當他們有任何一點進步,就及時地給予表揚,使他們不至于覺得自己是一無是處。因為他們更需要鼓勵,更需要信心。一個信賴的眼神、一個鼓勵的微笑、一句夸獎的話語,都可能帶來巨大的效應。愛因斯坦與小板凳的故事人人皆知,我們應當時時提醒自己,不要做那個嘲諷譏笑學生的老師。尊重學生的任何一點成果,就是對他們的一種無形的鞭策,教師在工作中應及時地發掘學生的閃光點予以賞識、鼓勵,使他們充滿自信,激起他們學習的興趣,讓表揚和鼓勵成為走向成功的催化劑。
三、傾注愛心,建筑情感基石
教師對學生的愛,是連接師生之間的紐帶,是一種巨大的教育力量。正所謂:“親其師,信其道”。得到教師關懷的學生,感受到周圍世界的溫暖,感受到教師、學校、社會對自己的肯定,因而愛生活、愛集體,對前途充滿信心,朝氣蓬勃,奮發向上。
教師在面對形形色色的學生時,就得威嚴一些。否則,就會被學生摸透教師的心理。于是,我總擺出威嚴的架勢,使學生望而生畏。可是學生們表現出了情緒低落、不關心班級、不愛參加集體活動、學習不努力等諸多情況。為什么他們會從一個熱情開朗的青少年變成一個毫無活力的“老者”呢?我開始找學生來談心,希望能從中得到答案,但很多學生都不敢說實話,最后我才知道是我的“威力”起到了反作用。如果再不改變現狀,那么我們之間的距離會越來越遙遠。想起服務行業的“微笑”服務,我想我何不也來一個微笑服務呢!從此,我用微笑來代替威嚴,真心實意地和學生交朋友,主動去關心學生們的生活、學習、思想和學生們一起吃飯、聊天。學生犯了錯誤,我也不像以前那樣,板著面孔,將所有的錯誤羅列到底,而是微笑著從另一個角度,使他從心底里認識自己所犯的錯誤,用自己的大度,自己對他一如既往的關心來幫助他走出誤區。漸漸地,我的身邊多了學生的笑聲、多了勤奮學習的身影、多了青少年所獨有的熱情。我認識到微笑的魅力,它不僅使班級恢復了應有的活力,而且也使我多了很多朋友,多了很多好心情。我才真正感受到:師生間的那份交融在一起的情感,是值得我們回味一生的。
四、講究方法,架起情感橋梁
目前,很多中學生認識事物本質的能力不容樂觀,更不容忽視。心理脆弱、不愛勞動、以自我為中心、叛逆心理、早戀、懶惰等在我們的學生中間還是大有人在。缺少了應有的認識本質的能力,即使能與學生打成一片成為朋友,也無法做到長久、持續地去影響學生。在平時的工作中,教師要利用各種途經對學生進行理想教育、人生觀教育、愛國教育、勞動教育、自覺守紀教育等等。
教師對每個學生都應該強調細致與規范的重要,要培養學生的自信,因為這是任何一個成功者必備的素質;要提倡快樂的學習,它可以增強學習的主動性;要講究做事的認真,它可以培養求實的精神;要學會獨立的思考,它是邁向成功的必經之路;要了解自我的實際,它可以客觀的審視自我,避免盲目;要講究恰當的方法,它可以使我找到做事的捷徑;要追求更高的目標,它會激勵你不斷地進取;要擁有健康的身心,它是一切成功的保證;要懂得自我的調整,它可以使你擁有一顆平常的心;要塑造完美的人格,它使你擁有人的真正魅力,做到這些,就會擁有快樂的人生。我們必須以對學生極端負責的精神,勇于探索創新、不斷開拓進取、拓寬思路,想出新辦法、提出新見解、解決新問題,這樣,我們的教學生命力才會更加旺盛。學生只有擁有了較高的認識事物本質的能力,才擁有了一生一世的“財富”,教師才會教育于無形,才會放心地放出手里的“風箏”。
五、小結
教育是太陽底下最神圣的事業,在教育教學中,教師不單單是教會學生如何學習,更重要的是教會學生如何做人。教師不僅要用辛勤的汗水去澆灌,還要用科學求實的頭腦來指揮,更要竭盡全力,堅持以“情感教學”為原則,讓學生在接受教育的同時受到情的感染、愛的激勵、美的享受,并將一份責任融化到對學生的關愛教育中去,盡自己的全力將這份光榮的事業做好, 做到讓學生滿意、讓家長放心、讓社會認可。
作者單位:江蘇省張家港職業教育中心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