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學數學的學習中,學生大多依靠記憶來掌握一些公式、題型、模版,在沒有完全理解一個公式或定理的情況下仍然能夠做對題,取得一個很不錯的卷面成績,學生也極有可能因此而忽略了這種學習方法的先天缺陷:它讓學生的學習力“打折”了。
中學數學課本里滲透了函數的思想、方程的思想、數形結合的思想、邏輯劃分的思想、等價轉化的思想、類比歸納的思想,介紹了配方法、消元法、換元法、待定系數法、反證法、數學歸納法等。要學好這些東西,光靠記憶是遠遠不夠的。只有理解了這些思想和方法的原理和依據,并通過大量的練習,掌握運用這些思想和方法解決數學問題的步驟和技巧,才能將初中的數學學好,同時也能保證在以后的數學學習中游刃有余。
一、對學生的要求
1.正確對待,樹立必勝的信心
2.要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良好的學習習慣包括:主動預習的習慣,認真聽課的習慣,認真做作業的習慣,努力探索的習慣等等。
3.認真預習
預習就是在教師上課之前自己先看一下課本,這是一種主動學習的好習慣。如果以往你沒有預習的慣,不妨你從現在開始一試,變被動聽課為主動進取,長期堅持,必有效果。
4.上課認真聽,全神貫注就是全身心地投入課堂的學習
耳到、眼到、心到、口到、手到。記下自己不懂或自己已懂但老師的方法更簡便的題目。記的時候也要注意方法,最好不要在老師講的時候記。
5.學好數學要常練、苦練、活練
《初中數學學習評價手冊》與作業紙具有同等的地位,因此與作業紙的要求也一樣。
6.當天的內容一定要當天復習
復習主要靠做練習來鞏固,也不必漫無邊際地做,主要是老師布置的練習一定要完成。
7.要學會階段總結
每學完一章,自己要作總結。理出條理,歸納出要點與核心內容以及自己對問題的理解和體會,每位同學都要準備一本數學錯題集。
8.學數學不能只是模仿與記憶,也不能只是動手做一做,與別人議一議,它更需要思考與表達、猜測與推理、交流與反思
二、對教師的要求
新教材倡導學生主動探索、自主學習、合作討論,體現數學再發現的過程,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發展自主學習的能力,在提高學生學習數學能力的過程中,在情感、態度、價值觀等方面都得到良好發展。
1.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濃厚的學習興趣可以使人的大腦處于最活躍的狀態,能夠最佳地接受教學信息。運用適當的教學方法和手段引導他們的求知和好奇心,從而培養他們濃厚的學習興趣。
2.聯系實際進行教學
結合課本每章的章前圖,在本章內容學習之前,都盡可能地提出一些學生感興趣的,蘊涵一定數學思想和方法的實際問題,激發學生的求知動機,從而展開為解決實際問題的求知活動,讓學生感受到數學知識源于現實。
3.加強“數學試驗”操作
在學生已經掌握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基礎上,輔以操作性動手活動。這種操作性的動手活動類似于物理、化學中的試驗,我們也可以稱之為“數學試驗”,這類數學試驗是教學知識的來源、驗證與應用,是在學生應用意識下的一種實踐活動,它可使數學知識的學習更加牢固、數學方法的掌握更加具體。這種試驗活動的動手過程幾乎貫穿于數學學習的整個過程之中。
4.在教學過程中進行情感激勵
情感激勵是指師生之間建立起的一種相互理解、信賴的關系,是以情感溝通和情感鼓動為手段,達到以愛動其心、以理曉其弊、以嚴導其行的目的。
(1)教師要對學生充滿愛心。多多鼓勵他們,使之產生成功的喜悅。
(2)教師要善于將自己對學生的真誠熱愛和合理期望用各種方式表達出來。要給每一個學生以同等的參與解題的機會,對學生的學習反應要給予充分的重視,并作出恰當的評價。
“教學永遠是一門遺憾的藝術”。任何一堂課,我們在課后反思總結的時候,總會覺得有一些不足和遺憾。如何體現新理念,需要教師自我否定,要在實踐中反思,在反思中改進,在改進中升華。
作者單位:江蘇江都市育才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