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課改以來,我們馬壩中學政治教研組根據我校學生特點,在高一試行三段式教學法;在高二試行四段式教學法;在高三試行“選讀馬列著作—社會調查—復習練習”的教學法,分別取得了不同程度的收獲,下面談談我們的基本做法。
一、高一的三段式教學法的基本過程是“預習提疑—講解答疑—綜合解疑”
1.“預習提疑”就是讓學生自己總計一個框的內容,學生在自學過程中做一點讀書筆記,初步搞清楚教材中的概念、原理及其相互間的內在聯系,并且告訴教師框中哪些地方懂了,教師可以不講或少講,哪些地方難懂,建議教師多講。一些現實生活中的疑難問題,學生可以談談自己的見解或者要求教師結合講課予以回答。
2.“講解答疑”就是課前必須認真閱讀學生的預習筆記,一是了解學生自學過程中對新課的掌握情況,以便合理組織教學內容;二是記下學生的疑難問題,屬于一般性問題的,教師則在預習本上寫上幾句眉批,啟發學生自己去思考。對于一些重點而帶有傾向性的問題,必須結合教材,充分準備,精心設計,采取多種形式,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集中力量予以解決。所謂多種形式,就是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對難題議論,或者教師在關鍵地方交代清楚,然后讓學生根據問題寫出要點,互相交流。學生也可根據問題自編判別題、論述題,扼要地寫幾個要點,對于有興趣的問題也可運用所學原理寫成小論文。
3.“綜合解疑”就是學生學完了一個單元,集中時間大量練習。這種練習分兩段進行。學生首先要系統復習一課的內容,采用圖表形式綜合一課的內容,既要簡明扼要,又要反映出課與課、節與節、框與框、概念與概念、原理與原理之間的內在聯系,通過這種方法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其次,教師選擇學生中難度大、富有代表性的問題,讓學生自由討論,發表意見,最后教師歸納。學生不同意教師的意見時可以提出理由進行反駁,如果學生在某一個問題上駁倒教師,教師可給記10分,以資表揚。
三段式教學的整個過程都是圍繞一個“疑”字。即自學理論,提疑問;講解理論,解答疑問;綜合雙基,解決疑問。三段緊緊抓住理論聯系實際這個根本原則,三段教學是互相聯系的。預習提疑是課堂講解答疑順利進行的前提條件;講解理論是答疑的關鍵;綜合解疑則運用理論聯系實際,使知識轉化為能力,提高覺悟,這是目的,是前兩段教學的歸宿。
高一學生剛從初中升入高中,知識面較窄,社會經驗較少,觀察、分析問題的能力較低,不宜大起大落,適宜于一框一課時,學完一章進行綜合訓練。學生經過一年的訓練,基礎比較扎實,分析問題的能力也有所提高,為高二的四段式教學打下基礎。
二、高二的四段式教學法可以歸納為四句話,即“大段預習提疑—綜合講解答疑—集中訓練解疑—寫出論文”
1.“大段預習提疑”。學生已不是一個框地讀書,而是集中課時,內外結合,以一課為一個單元預習。學生先是粗讀一本書的各框,然后精讀各節各框,最后找出重點,寫出整課的綜合預習筆記,提出難點,互相議論,經過議論仍有不懂的問題可以寫在預習本上,由教師講解回答。這樣的讀書,難度大了,要求高了,不僅要基本能讀懂,還要從總體上把握教材的內在聯系,寫出質量較高的讀書筆記,以訓練學生的歸納、分析、綜合能力。
2.“綜合講解答疑”。講解課文不是孤立地逐框講,而是按體系將一本書串起來,讓學生從總體上把握教材,搞清楚概念與概念、原理與原理之間的內在聯系。講解也不是空空洞洞,講條條框框,而是結合學生預習過程中提出的疑難有分析地講,否則就會干巴巴,理論脫離實際。講解也不是面面俱到,而是講重點,學生懂的少講或者不講。答疑也不是教師一個人講,而是啟發學生自己講講、議議,最后教師歸納。
3.“集中訓練解疑”。就是指在前面兩段教學的基礎上,集中時間讓學生運用所學理論解決疑難,達到鞏固知識、提高能力的目的。小型題目,比如改錯、填空、選擇之類的,讓學生依據課文中的概念、原理部分,由學生自編題目交換練習,自己批改;對于中題、大題,教師有重點地選擇學生提出的疑難,組織學生討論,最后學生認為對題目已經理解時,只要寫幾條提綱即可。
4.“寫出論文”。這是這種教學的最后階段,是培養學生觀察分析問題、開拓創造性思維的好形式。學完一課,要求學生運用所學原理,聯系自己的學習、工作及社會現象的實際,寫出有分析、有說服力的論文,先是小組交流,進行評議,最后教師給每篇小論文打上等級,選擇有質量的進行演講,提高學生學政治課的興趣。
從學生的小論文中我們高興地看到,當代學生的知識面寬,列舉事例的內容涉及哲學、地理、歷史、文學、數學、力學、黨史等各個方面,從各個角度證明。小論文內容豐富,題材新鮮,很有說服力。實踐證明,小論文是培養創造性思維的有效方法。
四段教學是相互聯系、不可分割的統一體,第一段側重學習理論,二、三段是學習理論分析問題。一、二、三段是為第四段打基礎,寫論文是前三段的綜合訓練和運用,是綜合分析的進一步提高。
三、高三“選讀—調查—復習”教學法
1.“選讀”就是讓學生自己選一兩篇馬列的著作進行自學,要求學生借助于工具書,基本上讀懂原著,并能聯系我國四化中的實際問題,寫一點心得體會。定期舉辦一兩次馬列著作心得交流會。
2.“調查”就是學生利用寒暑假,結合哲學、政治經濟學有關原理,去商店、農村、工廠進行一點社會調查,寫出一篇調查報告,返校后進行交流。
3.“復習”就是系統地復習兩門政治課,搞一點綜合訓練,為學生就業、升學做好準備。
我們認為,從高一到高三,經過三個階段的教學,學生的知識能力都有了很大提高,無論是升入高等學校還是踏上社會就業,他們都具備了一定條件。
作者單位:江蘇省淮安市洪澤馬壩高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