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是各學科的基礎,學生的思想表達,與人交際都離不開語文?!缎W語文新課程標準》指出:“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語文教學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為學生創設良好的自主學習情境,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鼓勵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這些新的理念給教師指出了一個正確的方向,實際上,在教學中還有很多寶貴的經驗像寶石一樣璀璨奪目,需要教師的切身體會和總結。教學多年,以下是我們的一點心得。
一、舉一反三
知識是有規律性的,舉一反三能培養學生分析的思維能力,如學生在學習“清、晴、睛、蜻”四個生字時,我告訴學生這種字在漢字中占70%,都叫形聲字,這類字一般由兩部分組成,一部分跟它的意思有關,叫形旁;另一部分和它的讀音有關,叫聲旁。聲旁的作用在于表音,這個特點可以幫助學生區分形近字。強化這種規律性的知識,能夠幫助學生加深對字義的理解,少寫錯別字,讀準字音,學生掌握了這個規律,在閱讀時遇到了不認識的字,能根據字形揣摩出大概意思。長此下去便可培養獨立分析的能力。
二、學會質疑
“疑”能長學問,可以開發思維,啟動大腦。學生根據自己的實際經驗,找出喜歡或者發現的問題,自己或者和同學一起探究,一起實踐,多思多想,注意觀察,仔細去聆聽,敢于發表不同意見,善于提出問題,善于解決問題,即用自己的實踐去親身經歷,用自己的心靈去親自感悟。這樣,學生主動探究實踐能力就會增強,競爭意識增濃,合作技能逐漸提高,學習的知識容易被鞏固。
三、寓教于樂
愛因斯坦說:“我認為,對一切來說,只有熱愛才是最好的教師,它遠遠超過責任感?!睜I造良好的學習氛圍,感受學習語文的樂趣,語文教學是師生的雙邊活動,是教師指導下的學生自創的一項教學活動。在生活中,每個人都要表達思想,都要和人交流,所以,想學習好,提高成績,就要營造平等的師生關系和學習氛圍,學習環境輕松愉悅,學生才會對語文教學產生濃厚興趣。激發學生濃厚的、強烈的求知欲是語文教師不可推卸的責任。這難度之大,非一朝一夕可以心領神會。隨著課程改革的日新月異,新的理念、新的方法走進了課堂,語文教學變得多姿多彩。
綜上所述,語文課堂教學要一反傳統的“一言堂”形式,教學方法要靈活多樣,不拘一格,以期改變枯燥無味的教學現狀,學生的求知欲被激發起來,學生的智慧被充分開發,課堂教學就會充滿生機,煥發出生命的活力和青春。
作者單位:河北鹿泉市上莊鎮臺頭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