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前言
閱讀理解能力是一種相當復雜的能力,在閱讀的過程當中,閱讀者需要調用貯存在陳述性記憶中的觀念性理解,又需啟動貯存在讀者程序性記憶中的基本技能和認知策略,也就是說,在閱讀過程當中,閱讀者既要具有與閱讀材料所涉及到的主題相關的知識,所讀材料的文體相應的文本圖式以及有關的詞匯知識(陳述性知識)還要具有良好的語法分析能力以及在閱讀過程中正確提取詞義并且能熟練掌握各種基本閱讀技能的能力(程序性知識)。
一般說來,根據《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的要求,學生在掌握3500個詞匯的基礎上,閱讀一般文章問題就不大了,有的學生之所以閱讀能力差,就是因為沒掌握足夠數量的詞匯,對于剛上高中的高一學生來說,增加詞匯量,熟悉各種體裁文章的特點以及掌握基本的閱讀技能是他們提高閱讀理解能力的首要任務也是最關鍵的任務。
二、我們的現狀
為了解學生學習英語的狀況,促進今后英語學習。我們在2008~2009學年第一學期對高一的學生進行了全面的調查。調查結果見“2008~2009學年第一學期道真中學高一年級英語閱讀理解及詞匯學習有關情況調查表”,結果分析如下:
1.只有19.6%的學生經常使用英語教輔資料(包括英語閱讀材料和課文有關的參考書及試卷)。有相當大的一部分學生除了課本之外,什么英語資料都沒有。
2.只有28%的學生認為中學英語的教學重點是閱讀能力和自學能力的培養。
3.在英語早讀和英語輔導時間,將近10%的學生無所事事,覺得沒有事情可做。在早讀時,有28.5%的學生只記單詞;56.3%的學生記憶單詞和讀課文。而他們早讀課記憶的單詞,要不了一個周,他們就忘得一干二凈。
4.超過60%的學生的課外閱讀量不足1萬字,這和他們初中畢業要求達到的基本課外閱讀量15萬字比起來,相差太遠了。
5.在做閱讀理解題時,11%的學生能通篇把握,做到上下文聯系,把握文章主旨,能運用一定的閱讀技巧,迅速準確地讀懂與課文相當的英文文章,廣泛閱讀。30%的學生基本能讀懂與課難度相當的文章,不講技巧。22%的學生要通過逐句翻譯去理解一篇文章。29%的學生似是而非,不知如何是好。8%的學生在閱讀時憑感覺,平時不練習閱讀。
⒍6%的學生在課外學習英語時經常復習課程并閱讀課外書籍。
48%的學生看課本并偶爾翻翻與課本有關的參考書。
22%的學生只看課本。
24%的學生在課外時間根本不看英語。
從以上調查結果我們可以看出,只有少數的同學認為在高中英語課堂教學中我們的重點是培養他們的閱讀理解能力和培養他們的自學能力。在閱讀過程中也只是11%的學生才會運用各種閱讀技能,技巧去閱讀并分析文章,而大部分的同學根本不知道該怎么辦,在閱讀時純粹是憑感覺亂選答案,并且有相當大的一部分學生的閱讀方法存在著大的問題,而在課外時間,絕大部分的同學是不進行課外閱讀的,不管是從閱讀量、閱讀方法還是閱讀習慣,學生都存在著很大的問題,而要讓他們在這三年中,經過他們的努力,達到高中生應有的水平,在閱讀理解方面,作為老師和學生,我們需要付出極大努力,才能完成我們的任務。
三、我的做法
筆者針對所教班級學生的實際情況,打算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培養學生的閱讀習慣,激發他們閱讀的興趣并提高他們的閱讀理解能力。
1.課外閱讀方面
新標準加強對詞匯的要求,高中階段從原來的1800~2000個增加到3300個單詞和400~500個習慣用語或固定搭配,優秀的要達到4500~5000個詞匯。
詞匯量的加大,必然對閱讀有更高的要求,特別是課外閱讀量,在高中畢業時,要求達到36萬詞以上,高一年級要達到20萬詞以上,初中畢業即英語課程標準五級要求學生的課外閱讀量應達到15萬詞以上,那么在高一一年的學習過程當中,我們以十個月的教學時間來算的話,我們的學生最起碼每天大約要閱讀170個詞左右相當水平的文章,而對于我們這兒的學生來說,在初中階段學生的課外閱讀量幾乎為零,甚至有大部分學生是到了高中都沒有養成課外閱讀的習慣,從來沒有意識說要主動地通過課外閱讀來獲取知識,針對這樣一種情況,筆者認為首先就是要激發起他們閱讀英語的興趣,并在此基礎上每天至少完成老師規定的一篇大約200~300詞左右的文章并且每天把成績記錄在教室的英語學習園地,張貼成績,在學生之間形成一個對比,讓他們在有趣的故事當中以及和同學們之間相互的競爭當中,來盡量縮小他們擁有的記匯量和應達到的詞匯量之間的差異。
筆者對所教年級的學生進行了為期兩個月(8周)的閱讀跟蹤訓練,讓他們閱讀了生活類、科普類、教育類、風土人情(風俗文化)類,社會類、娛樂休閑類、人物類、報告導類、故事類等文章,從這些文章學生所得的分值,以及平時和學生的交談中,同學們對風土人情(風俗文化)類以及報告/導類的文章的理解難度最大,其次就是對科普類和社會類的文章的理解難度,同學們普遍都有一個觀點,故事類的文章雖然容易理解,但做題的準確率卻不是很高,針對學生的這些情況,筆者打算讓同學們加大這幾類文章的閱讀量,增加他們對這幾類文章的相關詞匯的積累,并在講解課文時,多給他們補充一點背景知識,并且鼓勵他們在課外閱讀時間,多方面查找與本單元主題相關的知識或本閱讀材料相關的知識,為他們今后的閱讀積累好詞匯和相關的知識,讓他們在閱讀中獲得豐實的陳述性知識,為他們對程序性知識的掌握打下堅實的基礎,并且對學生的閱讀水平和興趣要全面了解以便及時擴大學生的“閱讀水平區”。總之,只有讓學生大量閱讀才能培養語感鍛煉英語的應用思維能力。并且要讓學生閱讀各種課外書籍,豐富他們的背景文化知識,以便在閱讀過程中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大意。
2.在課堂教學中
(1)早讀課的安排
學生在早讀的時候,以前基本上都只是在讀單詞背單詞,但他們所背熟的單詞在一個月內就會忘記大部分,筆者對所教班級的學生背誦單詞的情況作了一個測試,在學習本單元時,所聽寫的單詞得滿分的同學的比例是40%,平均成績是87分,而一個月后,筆者對同樣的單詞又進行了一次聽寫,結果,這次得滿分的同學就只有3個,比例為2.4%,而平均分也下降到了67分,通過這樣的測試是想告訴同學們,如果要擴大詞匯量,靠死記硬背單詞是不行的,單詞必須在要篇章當中來理解,要通過大量閱讀來增加詞匯量,所以在早讀時,我規定他們每天至多花5分鐘的時間來熟悉,理解記住今天課堂上要用的單詞,而其他的時間則根據英語型的不同,讓他們閱讀不同的材料,人教版教材是以話題為單元設計的,比如人教版(SEFC)1A Unitl的主題是Good friends那么在這一個單元將近8天的學習時間里我對早讀課作了如下要求:
①在講“warming up”和“speaking”的時候,要求學生在課前去收集與本單元主題有關的名言,通過這樣的活動,鼓勵學生通過體驗、實踐、合作等方式,培養對教材的預測能力和用英語獲取信息的能力,并且這些名言警句有助于幫助他們建立和培養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更重要的是,培養了他們學習英語的興趣,增強了學習英語的主動性。
②在進行閱讀課教學時,在早讀時讓他們對課文中出現的重點單詞、詞組、句型、語法、交際用語等進行歸納總結,或者在學習完閱讀后,把他們分成幾個組在黑板上寫本單元的重點單詞,詞組比賽,通過這樣的活動,讓他們夯實基礎,溫故知新。
③在完成了整個單元的教學后,要求他們用本單元所學的優美句子寫一篇作文,在早讀課時,讓一部分同學朗讀他們的作品,在對學生的寫作作品進行批改后,挑選優秀的作品張貼在“英語學習園地”里,讓學生進行朗讀自己的作品或背誦本單元的優美句子,讓他們體味語言的精華,讓他們在閱讀中提煉并體味優美的句子,為他們的寫作提供豐富的素材,有機地把讀和寫結合起來了。
(2)在閱讀課教學過程中
閱讀不是被動地接受和理解信息的過程,而是不斷預測——驗證與修正預測——進一步預測的循環過程(程曉堂,2002),所以在對文章進行第一次閱讀時,筆者引導學生通過對文章題目、插圖、關鍵詞等線索的討論,讓他們對文章的大意進行一個預測,并激發他們已有的背景知識以及與本單元主題有關的文化知識來理解文章內容,在此基礎上,讓他們對每段的首尾句進行閱讀進一步來驗證與修正預測,并且通過首、尾句的閱讀,或快速閱讀文章后回答幾個問題,讓學生們對閱讀材料有一個全面的認識,也培養了他們快速閱讀、跳讀、略讀等閱讀基本技能,最后給學生一些任務,讓他們仔細閱讀材料并完成老師所布置的任務,但總之在進行第一次閱讀時,不需要學生百分之百的理解,只要讀懂大概意思,弄清主要線索即可。
在閱讀中學生難免會碰到生單詞,在進行第一次閱讀時,不需要理解每一個單詞,忽略一些不認識的單詞,照樣可以理解大概內容,學生必須要學會忽略那些對直接的閱讀目的不重要的單詞,所以在平時的閱讀課文過程當中,筆者注意讓學生掌握根據上下文猜測單詞或直接調出單詞而從句子結構來理解文章大章的閱讀技能,培養他們在閱讀過程中不使用字典的習慣,因為查字典會分散他們對材料大意的理解,而且一旦養成閱讀查字典的習慣,同學們對字典就會有依賴性;一旦他們在閱讀過程中碰到生詞時,就會產生畏難情緒而讀不下去,對他們閱讀理解能力的提高將會有嚴重的影響,并在閱讀過程中要改變他們用手或筆指讀,出聲讀的不好的閱讀習慣。
在對閱讀進行第二堂課的教學時,由于本節課的主要目的是讓同學們掌握重點詞,詞組及句型的用法。由于學生剛升上高中,詞匯量小,加上高中的考試題型變化大,題量也大量增加,所以,在這一階段,要以詞匯教學為基礎,而這一堂課是同學們學習詞匯的主要階段,所以,尤其要注意高中階段重點、難點詞匯的講解,拓展和鞏固,做到精講、多練,讓他們在實際的運用當中掌握重點詞匯,詞組以及句型結構的用法,但是并不是在文中出現的所有重點詞匯都講。在上課時只講學生不明白以及他們想弄明白的詞、詞組以及句型,所以在這一堂課當中,通常是讓學生4個人一組,共同討論解決他們在理解和運用時的困難,把他們都不會的問題寫出交給老師,讓老師來解決,這樣,同學們在上課過程中不會感到枯燥,也培養了他們合作學習的能力,讓他們討論全面透徹地掌握精讀材料。
四、我們取得的成績
我們學校2009屆和2011屆在高一(下)用的是同一套英語期中考試題。所以筆者把他們的中考成績(中考由遵義地區統一出題,難度系數都在0.50~0.55之間)和高一(下)的英語期中考試成績作了一個對比。對比成績如下:
道真中學2011屆、2009屆英語中考成績及高一下學期期中考試成績對比表
說明:1.2009屆高一年級一共有16個教學班級,2011屆高一年級一共有17個教學班級。
2.2009屆高一(1)為特優班,(2)(3)(4)為特長班,其他班級為普通班。2011屆高一(1)為特優班,(2)(3)為特長班,其他班級為普通班。
從以上對比表我們可以看出:
1.同樣是特優(1)班,2009屆的中考成績比2011屆的中考成績要多12.6分,而期中考試卻少了6.04分。
2.同為特長班的高一(2)班,2009屆的中考成績比2011屆的中考成績要多17.30分,而期中考試卻少了16.25分。
3.同為普通班的高一(9)班,2009屆的中考成績比2011屆的中考成績要多29.4分,而期中考試卻少了8.84分。
綜合以上分析,想要全面提高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和英語考試成績,提高他們在課堂中的參與度,我們就需要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面向全體,關注個體。注意培養他們良好的學習習慣和閱讀習慣。要求他們在課外進行大量的、廣泛的閱讀。上課過程中,要精講多練,把時間、空間還給學生,讓他們成為課堂的主人、學習的能手。
作者單位:貴州省道真縣道真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