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通過對投實心球的動作中“滿弓”分析及采用階段教學與訓練方法的研究,來提高學生投實心球成績。投擲實心球是一個主要訓練人上下肢爆發力、腰腹力量和上下肢協調能力的比較全面的項目,“滿弓”練習對提高實心球成績具有非常顯著的作用,在實心球訓練中應把“滿弓”練習放到重要的位置。
關鍵詞:口令 滿弓 實心球
擲投實心球作為體育教學的一個重要內容。擲投實心球列為初級中學畢業升學考試項目。然而,國內大量教科書、報刊、雜志對擲投實心球“滿弓”訓練方法等闡述不多。針對青少年的身心特點,培養學生的興趣,從而使學生迅速準確地接受并完成動作。教學適宜采用階段性教學,并要注重教法的研究,以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一、第一階段教學任務及教法
第一階段是傳授技術——接受技術階段,它的任務是教師運用直觀教學法、口令教學法、語言教學法等向學生傳授各種動作、技術,使學生初步掌握動作姿勢。
1.直觀教學法
(1)動作示范
在教學的初始階段,首先要給學生做一次完整示范,使學生對動作有一個初步的認識,建立動作完整概念,引起興趣,讓學生知道動作的全貌之后,采用邊講解邊示范的方法,向學生傳授每一個動作,是學生了解動作的結構,完成的順序、要領、關鍵、難點等。最后再做一次標準完整的示范,讓學生掌握動作的路線、方向。例如在正面原地頭上投擲實心球的教學中,一般采用這種方法進行教學。在遇到比較復雜的動作時,如教“滿弓”動作時,學生的上、下肢動作不協調,完成不好,可分為①抬頭②挺胸③送髖④屈膝。這樣能使學生明確動作結構,并掌握動作技術,從而有效地縮短了掌握動作的學習時間,做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完整——分解——完整的教學方法可使學生比較準確清楚地了解動作的變化過程,達到準確完成動作的目的。
(2)講解
在第一次示范和學生模仿練習后,應立即講解動作要領。在講解中必須結合示范動作,并要突出重點,語言要精練、準確、形象,這樣能加深學生的理解和記憶。例如“滿弓”的形成前,教學中教師把動作安排三動完成,一邊示范一邊用動述口令叫:“握球、預備、引球”。學生通過幾次有提示的練習,很快就掌握這個動作,解決了停止動作后再示范講解的矛盾。因此,在講解時要突出動作要領,使學生充分了解動作。
2.口令教學法
(1)呼動作名稱
使學生建立深化動作結構,聞令視型,感覺動作,傳導興奮,建立動作定型。
(2)呼自然數加動作名稱
如①抬頭②挺胸③送髖④屈膝。這樣的口令可使學生明白滿弓動作順序,動作間之間聯系,而且弄清每一個動作的技術量,培養學生完整的動作連貫概念,掌握動作的節奏性。
(3)口令的節奏
準確的口令依托準確的節奏,最佳口令效果是語言刺激的反應,而又反饋于動作的節奏。節奏是擲實心球重要的因素。根據投擲實心球教學與練習的需要,可靈活運用口令。①常用的口令:即一動一個呼號,這種口令適用于簡單的動作和基本功練習,如有些動作需要分解成若干個動作的連貫練習,可在原一動一拍的基礎上附加口令。一般是發力的動作口令要短促、洪亮有力,過渡性的動作口令可適當放慢。②提示性口令:指在發出口令之前,加上動作名稱或簡明術語作為預令進行啟發提示,這對初學者或容易遺忘的動作可用提示性口令。③分解動作口令。有些較為繁難復雜的動作需要分解,為使動作連接不受繁雜動作的影響,可將一動的節拍按動作分解的程序分解。
(4)運用動述口令的注意事項
語言應簡明、概括,通俗易懂、上口、流暢;發音應清楚,或短促頓挫或悠揚綿長;拍節應準確,口令詞適合做動作;時機掌握應恰到好處,不可濫用;動述口令是教學中的語言技巧。要能很好地運用動述口令,需要教師做到教材熟悉,備課細致,熟能生巧。
3.語言教學法
(1)術語性語言
正確使用術語,可以提高講解的概括性與科學性。如在滿弓練習中,學生由于遺忘,教師可用術語加以提示,例如送髖等。
(2)鼓勵性語言
教師以鼓勵的語言,向不同個性、自尊心、榮譽感的學生布置任務與作業,通常能促使其潛在能力得到最大限度的發揮。
(3)表揚性語言
以正面教育、表揚為主,來激勵學生的學習情緒是調動其積極性的有利手段。常用的表揚語言有“好”“有氣勢”“動作很利落”“力度不錯”等。
二、第二階段教學任務及教法
第二階段是組織練習——進行練習階段,它的教學任務是教師組織學生進行“滿弓”練習,使學生掌握動作姿勢并將已掌握的動作貫穿起來,逐步成型鞏固。經過初步的學習,學生對動作已有了較正確的概念,可以連貫的完成一套動作,但動作掌握不牢,有一定的反復、遺忘,技術不可能既刻達到運用自如的程度。這就需要教師組織學生進行練習,逐步形成正確的動力定型和技能自動化。
1.徒手動作練習
為了讓學生更直觀、更通俗易懂地認識“滿弓”,為讓學生更加能理解“滿弓”。我取一根長度適中的竹片,一端固定,另一端做一標記,固定點到標記點視做“滿弓”的身體各部位。用同一重物放在標記點上,向同一方向拉引兩次并放手,兩次拉引竹片彎曲的幅度不同,看兩次重物被彈射出距離的遠近。顯然,竹片彎曲幅度大的一次重物被彈射的距離更遠一些,從而在學生的心目中,樹立“滿弓”幅度越大實心球成績(遠度)越好的意識,訓練過程中注重“滿弓”的練習。樹立正面典型,讓在當次訓練中掌握“滿弓”技術的學生和其他學生交流心得體會,并把掌握“滿弓”技術前后的成績作比較,使學生切實感受到“滿弓”能提高實心球成績。經過對“滿弓”的思考研究,通過以下幾步驟輔助練習有助于更好地完成“滿弓”。
第一步驟:上下肢協調配合
從一腳撐地,另一腳腳尖后點地,兩臂上舉開始,后點地的腿和兩臂同時向前相向運動,在體前相遇后,向相反方向運動,這時支撐腳顛一次,擺動腿變為支撐腿,而支撐腿變為擺動腿和兩臂繼續向后,經過身體冠狀面后成相向運行,使向后的擺動腿和上體形成“滿弓”。繼而反向運動到冠狀面,后面動作同上,連續多做。重點是盡力做好“滿弓”,每次都要到位。
第二步驟:背橋
兩腳平行站立,可并立也可開立。身體向后彎曲,兩臂向后上撐地,使四肢和軀干形成“n”形。
第三步驟:背屈
在墊子上讓同伴壓住自己的小腿,自己趴在上面或將上體探出懸空。兩臂向后背在身后或兩手在頭后交叉扶頭,頭向后仰,身體成“滿弓”后主動向后上方發力,盡力加大身體的“滿弓”,可連續做。
第四步驟:準備姿勢時,頭的動作
投擲實心球動作是從“滿弓”開始。此時,頭的動作應該是充分后仰,這有利于“滿弓”更加充分的形成。因為充分后仰可使脊柱最大限度的后伸!在保證協調爆發用力的前提下,手臂也隨之充分后伸,形成了良好的超越器械姿勢。同時,抬頭可使體前部分肌肉充分拉長,一部分肌肉同時能協助提肋動作,這有利于爆發式用力,另外,由于頭部的狀態反射作用可增加上肢力量,使肱三頭肌、肱二頭肌、三角肌等肌力增強。因此,準備姿勢時間的動作應該是充分后仰。然而在練習中,有許多學生準備姿勢時低頭或用力低頭,是因為其生理上感覺低頭可以使手臂后伸充分,從而加大用力距離,而實踐中,抬頭時的有效用力距離比低頭時要遠15厘米左右。因此教師應以“滿弓”入手,強調頭的動作。
2.持器械練習——設置標志練習
它的教學任務是給學生指明動作的方向、幅度、軌跡、用力時機,給學生以引導,以幫助學生更好地完成動作的方法。在教學中應用了各種標志結合教學,改善了教學環境和方式,提高了學生學習的自信心,使學生較快地掌握技術動作,迅速提高了學生的實心球成績,運用“設置標志法”進行實心球教學效果明顯。
組織教法:男女生分組,以投擲能力高低分組練習;相向站立,場地中間設置一橫繩,并在場地每方畫一條投擲線。投擲距離橫繩高度參考下表。
按能力組投擲距離橫繩高度參考表。男生:投擲成績(米)10.0或10.0以上,投擲線與橫繩投影線距離(米)6,橫繩高度(米)3;投擲成績(米)8.50或10.0,投擲線與橫繩投影線距離(米)5,橫繩高度(米)2.7;投擲成績(米)8.50以下,投擲線與橫繩投影線距離(米)4,橫繩高度(米)2.5;
女生:投擲成績(米)7.20或7.20以上,投擲線與橫繩投影線距離(米)4,橫繩高度(米)2.3;投擲成績(米)5.80至7.20,投擲線與橫繩投影線距離(米)3.5,橫繩高度(米)2.1;投擲成績(米)5.80以下,投擲線與橫繩投影線距離(米)3,橫繩高度(米)2.0;
投擲實心球時,實心球應飛越橫繩,由各小組體育骨干指揮(指揮者參與練習),統一口令進行投擲,強調注意安全,上面組織教學適應于基本掌握技術動作,但由于身體蹬伸不充分或最后用力屈肘,出手角度偏低等易犯錯誤動作進行專門性練習,學生練習時,教師檢查各組并及時糾正動作錯誤。
3.進行拓展性練習——身體素質練習
它的教學任務是根據上階段教師組織學生進行練習時發現的一些問題進行針對性練習,因為投擲實心球是比較枯燥的體育教學內容之一,為了調動學生參與此項活動的興趣,我在教學中嘗試了一些實心球的拓展練習,取得了比較好的教學效果。
例如:以上肢練習為主的練習方法:兩人按推小車游戲的方法組合成“小車”,在爬行者的頭前放置一個實心球,練習時爬行者依次用手推球向前,到規定的距離后兩人互換位置,繼續爬行推球前進,直到終點,快車為勝。
例如:以下肢練習為主的內容的練習方法:練習者每人間隔2~3米,前后對齊成一路縱隊站立,投擲手一人面向縱隊。隊伍站好后,投擲手對準隊伍將實心球滾出,練習者把握時機依次跳過來球,無人碰球的隊獲勝。
例如:以腰腹練習為主的內容的練習方法:甲乙兩人一組相距一定的距離,背對背站立,甲先雙手持一個實心球,雙腳不準移動,挺髖上體后仰經頭頂雙手將球傳給乙,乙雙手從頭頂上方接球后立即上體前屈彎腰經跨下將球傳給甲,甲低頭彎腰從胯下接球后再將球從頭頂上方傳給乙,兩人依次頂上胯下傳接球,在規定的時間內,傳球次數多的組為勝。
三、第三階段教學任務及教法
第三階段是檢查糾錯——鞏固提高階段,它的教學任務是在初步成型的動作中,及時地尋找改正錯誤動作和不足之處,爭取實現最優化的教學效果。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必須及時獲得學生掌握技術達到何種程度的信息,并通過反饋對教學進行控制,以實現最佳的教學效果。因此,把出現相同錯誤動作的同學重新組合,給同學分析產生這種現象的原因并教授如何糾正錯誤動作的方法。
例如:向下擲實心球,幾乎不存在拋物線。
產生原因:①實心球離手太遲;②擲球時,前腳沒有用力支撐,而是屈膝,造成先彎腰低頭擲球。
糾正方法:①教師講解、示范實心球離手時的動作要領,然后用較輕的實心球或排球進行練習,逐步過渡到用2公斤的實心球練習;②徒手練習時后腳用力蹬,前腳用力向前上方撐,熟練后再加練揮臂收腹,這時要求練習者擲出球后,用眼的余光看實心球的運行路線,同時從用幾成力去擲球,逐步過渡到全力擲球;③要分清是先收腹還是先彎腰。因為彎腰會降低出手點高度,減小出手角度,從而影響成績。
例如:投擲時用不上腰腹和上體力量,單純用雙臂力量。
產生原因:①準備姿勢時低頭。導制“滿弓”不充分或脊柱根本沒有后伸,腰腹肌和胸部肌肉沒被拉長。②剛開始用力時先低頭,引起上肢過早用力,造成腰腹及下體不能充分用力及身體各部分用力不協調。
糾正方法:①采用徒手練習反復做蹬腿,收腹的用力動作,并著重體會“滿弓”姿勢!即頭動作;②仰臥在長凳或海綿包上,頭及胸部向下手持籃球等較輕器械練習投擲,體會用力順序,強調頭不要過早抬起用力,應隨身體一起用力。
例如:投擲實心球時腰腹收縮與兩臂用力不協調。
原因:投擲時單純用兩臂力量將球投出,而腰腹沒有協調做動作。
糾正方法:先進行徒手練習,注意蹬地、收腹、投球協調,再由輕球到重球進行練習。
四、第四階段教學任務及教法
第四階段是考查考試——階段檢測,它的任務是使學生所掌握的動作得以鞏固,形成正確的動力定型。通過前幾個階段的練習,學生已基本掌握了動作,但平時采用集體練習遇到難點可以互相提醒,在檢測中,由于緊張導致動作變形和遺忘,所以在檢測前要進行模擬練習,加深學生對所學動作的認識,以收到最好的教學效果。
五、結論
在訓練過程中,學生掌握“滿弓”技術后成績大幅提高的實例已屢見不鮮,素質好的學生掌握了“滿弓”技術后,實心球成績(遠度)能提高1米以上,大部分學生掌握滿弓技術后,實心球成績能提高30厘米以上。掌握“滿弓”技術的學生經過較好的“滿弓”輔助練習后成績又有不同程度的提高。通過對“滿弓”訓練前后的成績比較,可以看出在沒有經過“滿弓”訓練時,摸底測試成績普遍不理想,經過滿弓訓練后,隨著學生“滿弓”技術的日臻完善,學生的成績明顯大幅提高。
參考文獻:
1.徐繼軍.實心球教學體會[J].新課程,2008.(03)
2.曹淑忠.投擲項目預賽戰術安排新法[J].體育師友,2005.(02)
3.王國成.“原地雙手頭上擲實心球”的技術教法[J].體育教學,2007.(02)
4.劉杰,張繼榮.原地雙手頭上擲實心球常見的幾種錯誤及糾正方法[J].體育教學,2007.(01)
5.全國體育學院教材組.運動生理學[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8
6.全國體育學院教材組.運動解剖學[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作者單位:浙江杭州余杭區良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