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閱讀能力從某些方面可以反映一個人的知識水平,本文通過分析中學生閱讀能力現狀,從興趣、習慣、教育方法等方面探討如何培養中學生的閱讀能力,進而提高中學生的知識水平,提高中學生的綜合素質。
關鍵詞:中學生 閱讀能力 培養
一、中學生閱讀能力現狀
閱讀能力是順利地進行閱讀活動所必須具備的心理特征的總和,它是在閱讀實踐中形成和發展起來的,它是一個十分復雜的結構系統。對學生而言,閱讀能力就是學生通過對語言文字的閱讀能正確理解文章的主要內容,能體會其文章的思想感情,提高認識,受到思想教育并從閱讀中學會表達。
長期以來,語文教師經過對學生的觀察、詢問、分析,發現在閱讀中存在著許多問題:如學生閱讀的篇目繁多,閱讀水平參差不齊,閱讀習慣差,方法欠缺,使得老師對學生課外閱讀指導難,評價難,時常埋怨課外閱讀花時多,收效甚微。對此教師需要進行一些必要的指導,況且課外閱讀是語文教學的延伸,學握好方法對語文教學有莫大的幫助,讓學生獲益匪淺。
二、培養中學生閱讀能力的幾個方面
1.激發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首先要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以興趣這把鑰匙去開啟學生的心扉,引導學生走進知識的大門。教師要經常向學生介紹歷史人物、科學家及身邊的成才故事,以榜樣的力量激發學生課外閱讀的興趣。例如,談起人們熟知的曹操、諸葛亮、司馬懿等,可以激發學生對《三國演義》等歷史名著的閱讀,進而激發學生對中國古典四大名著的閱讀興趣,從而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逐步提高閱讀意識,開拓閱讀視野。
2.充分發揮語文教師的作用,教給學生正確的閱讀方法
第一,自讀與教讀相結合,提高課堂閱讀教學的質量。自讀是學生運用已有的知識,獨立鉆研課文、理解課文。教讀是由教師對學生作必要的啟發、點撥和講解,引導學生讀懂課文并進行閱讀訓練。在閱讀教學實踐中,教讀是為自讀服務的。自讀既是教讀的基礎,也是教讀所追求的目標。一方面,通過教讀,教師給學生以必要的講解、釋疑、示范和講評,引導學生積極思考,掌握基本的閱讀技能技巧和正確的閱讀方法。另一方面,學生自讀能力的提高,又強化了自己的主體地位,并給教師以反饋信息,從而使教師及時調整、改進后繼教學內容、步驟、方法和進度,促進教讀取得更好的效果。當然,教師要在閱讀方法、步驟、規范、心理訓練等方面作合理的安排,讓學生進行充分的練習和實踐。自讀和教讀是課堂閱讀教學相互聯系、相互作用的兩個方面,二者缺一不可。
第二,培養良好習慣,善于積累知識。做讀書筆記是對課外內容的加深理解,加強記憶的一種簡便易行的方法。對于一些精彩內容,優美語句等由于時間的關系可能會有所遺忘,就要靠筆記幫助記憶。魯迅先生提出,讀書要“眼到、口到、心到、手到、腦到”不動筆墨不讀書,讀書動筆能夠幫助你記憶,掌握書中的難點、要點,有利于儲存資料,積累寫作素材,也有利于擴大學生的知識面,提高學生綜合分析能力。
第三,尊重學生的自我理解。在中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為了推陳出新有所突破,老師決不能以教學參考書上的所謂“權威理解”簡單否定學生的自我理解,讓學生大膽質疑,因為質疑是有意識的發問探究的心理過程,只有學生主動去探求,才能有所發現,有所創新,才能將課內的知識很好的遷移至課外,讓學生真正成為知識情感的主體。使學生認識到閱讀是一種再創造的實踐活動,是認識自我、發展自我、更新自我、完善自我的過程。教師必須明白:自己和學生一樣,也只是閱讀者中的普通一員,自己對文本作出的理解也僅僅是對文本的一種闡釋。而作為學生,也同樣有對文本進行闡釋的權利。教師的責任就是鼓勵學生從自身的視角出發,引導學生結合自己的審美素養、自己對于生活的理解、自己的人生觀和世界觀,對文本進行閱讀和理解,使學生成為具有獨立能力的閱讀者。
第四,要重視讀與寫的結合,以寫促讀,多寫讀后感與師生交流。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應該把讀書筆記作為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之一。”語文老師要重視讀與寫的結合,要求學生每人都準備一個積累本,記下課外活動閱讀中的理解感悟,積累下閱讀中遇到的優美文辭,做到不動筆墨不讀書。教師應組織學生定期相互交流賞析。老師在指導學生的時候也要注意督促檢查,使學生能夠持之以恒。只要學生有了良好習慣,有了堅強的毅力,閱讀能力自然會大大提高。
第五,教給學生一些閱讀技巧。例如,閱讀時不要出聲,要默讀。默讀是通過視覺器官直接感知文字符號,速度要比出聲的閱讀快得多。不要逐字逐詞地讀,而要以句子為單位。逐字逐詞的閱讀不僅影響閱讀速度,而且往往不容易抓住文章的中心大意。
第六,向學生推薦好書目。首先,嚴格保證為中學生提供優質的精神食糧。向學生推薦那些內容健康、能鼓舞學生上進、語言文字規范的讀物。其次,要采用多種方式正確引導,只要是健康的,都應該讓學生多讀一點。根據不同年級、不同學生的特點,有針對性地引證古今中外名人讀書成才的事例來啟發、教育學生,激勵學生。讀物的內容和形式,盡可能與課文有聯系,使課內課外相互促進,同時要適合學生的年齡特征、心理特點和閱讀水平。
三、結語
總之,閱讀能力的培養是一個長期積累的過程,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提高的。作為一名中學語文教師在教學實踐中,要通過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方式方法,提高中學生閱讀能力和有效閱讀量,使學生的文化素質得以全面提升。
參考文獻:
1.武紅梅.淺談中學生閱讀能力問題[J].管理觀察.2009.27
2.張應平.新課標下中學語文閱讀教學的思考[J].陜西師范大學學報哲社版.2009.7.222
3.黃桂君.開設閱讀指導課的實踐與體會[J].中小學圖書情報世界.2008.6.44
4.吳亞強.閱讀教學中的學生個性培養[J].文學教育.2009.5.92
5.聶衛紅.服務中小學語文新課標閱讀拓展少兒圖書館生長空間[J].當代圖書館.2007.9.32~34
作者單位:衡水市第三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