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前言
從某種意義上而言,體育活動是人為地設置各種障礙、困難和負荷,并通過克服它們來增強體能、增進健康的一種特殊方法和手段,通過體育教師耐心和正確的引導,大部分學生能夠適應一定負荷的體育教學要求,從而達到預期的教學目標。但由于體育教材內容多,各項技術難易程度不同,為了完成體育教學任務,教師通常對學生身體方面的教育多,往往忽視了學生心理方面的培養,因而導致學生在體育學習中產生膽怯、害怕和不敢練習等心理障礙,特別是對身體素質及心理素質差的學生來說,更易產生恐懼心理,影響了教學質量和教學效果,嚴重時甚至出現傷害事故。因此,在體育教學中防止和消除學生對體育學習的心理障礙,應引起體育教師的足夠重視,只有明確了學生產生心理障礙的原因,才能采取相應消除心理障礙的措施,以便提高體育教學質量。
二、心理障礙的形成因素
1.外部原因
(1)教材性質:在體育教材中,內容較多,對學生的身體素質和心理素質都有一定的要求,當教材內容有一定難度和危險時,部分學生往往產生恐懼心理。
(2)教學方面:體育教學中,教師教學方法、手段單調,對學生態度粗暴,講解枯燥,動作示范不規范、不正確,沒有吸引力,易使學生感到乏味,而產生厭倦和恐懼心理。
2.內部因素
(1)缺乏興趣和主動性、積極性
每個學生都存在興趣、志趣、身體素質差異,但學生的恐懼心理卻都有著共同的特點,即對自己的弱項缺乏熱情和興趣,一遇到練此項目時,便尋找各種借口逃避。
(2)缺乏正確的學習動機
部分學生沒有樹立正確的學習動機,認為只要把語數學好,體育成績無所謂,形式上表現出厭煩或無所謂的樣子,對體育學習冷漠,這也是造成心理障礙的重要因素。
(3)意志不夠堅強
完成動作失敗或受傷的條件反射,即“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過于愛“面子”,而怕在同學面前做“砸了”被同學譏笑;遇到難度較大或有危險的教材內容。沒有用頑強意志去克服戰勝困難,而是產生怕苦、怕累、躲避的消極思想。
三、排除學生體育學心理障礙的教學策略
體育教師應該深入研究和分析學生的心理,合理選擇和使用有效的教學策略,及時地幫助學生排除心理障礙,增強學習動力,為學生的終身體育發展創造條件。
1.激趣策略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人的各種活動都是由動機產生的,而興趣能支配動機。產生了羞澀等心理障礙的學生,他們的興趣低落。因此,他們也就不可能開動腦筋,主動參與,積極鍛煉。
要激發學生的體育興趣,首先要引導他們形成良好的情感態度。讓他們樹立自信心,樹立克服困難的意志。要使學生充分認識自己的優勢與不足,養成與他人合作、積極向上的品格。其次,要創造生動、活潑、民主的課堂氣氛;組織各種適宜所有學生參與的體育活動和游戲,讓學生在活動中、在愉快中學習、鍛煉。讓良好的學習氛圍逐步消除學生的心理障礙,促使學生健康發展。
2.量力策略
在學生的發展過程中,就群體而言,存在著個性差異。就個體而言,存在著自身差異。在教育過程中,處理好學生的個性差異和自身差異是消除學生羞澀、恐懼、厭惡等心理障礙的有效途徑。
顏淵在贊嘆孔子時說:“夫子循循善誘,博我以文,德我以禮,欲罷不能。”之所以“欲罷不能”,是因為“跳一跳,夠得著”。量力策略就是根據學生心理障礙發展的程度和個性差異,對全體學生實施分層教學。通常是經學生分為A、B、C三類。在教學方法和要求上分別對待,以使優等生“吃得飽”,學困生“夠得著”。讓他們都能看到自己的學習前景。在體育教學中,教師還可以有意讓學困生有表現自己的機會。如讓他們回答一些簡單的問題;在活動中讓她們充當一些簡單的角色等等。一旦成功,這種成功的喜悅會在很大程度上消除他們的恐懼或厭惡心理,使他們重新樹立起對體育學習和參與體育活動的信心。
3.情感策略
心理學研究表明:中小學生的身心正處在一個迅速發展的階段。在心理上表現為半幼稚、半成熟狀態,他們的成人感增強了,且有較強的自尊心、自信心和渴望獨立的愿望,但他們往往又不能很好地實現自我監督和自我控制。表現在學習方面既不能持之以恒,又由于他們認識的局限性,所以辨別是非的能力不強。因此,對在體育學習上已經形成逆反心理的學生,教師要特別注重尊重他們,信任他們,保護他們的自尊心。正如成尚榮先生所言:“教育,首先是一種保護!保護,這本身就是素質教育……”。把體育教學和情感教育有機結合起來,并善于發現學生的閃光點。不論其閃光點是哪一個方面的,都要給予積極的鼓勵。要使學生認識到教師時刻都在注意他們,并沒有因為他們存在的不足而忽視它們,放棄他們。從而讓他們體會到教師對他們的關注、關愛,以逐步消除其逆反心理,逐步恢復參與體育學習的信心。
四、結束語
體育教學中,了解和掌握學生存在的心理障礙,并根據實際情況,因人制宜地采取相應的教學策略,不僅能及時消除學生在練習過程中的心理障礙,提高學生對體育學習的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更有助于提高體育教育質量。
作者單位:江蘇省揚州市邗江區實驗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