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重視導入的藝術性
一個好教師應該知道怎樣吸引學生進入課堂。教師導入成功,能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更積極主動地參與課堂教學。教師在教學中必須重視英語課導入的藝術性,引領學生走入課堂,完成教學任務。如教學動物單詞時,我以猜謎語及運用身體語言加以導入。如“It’s an animal.It has a big nose, two big ears and four legs.It likes sleeping.What’s it?”學生根據教師的描述和動作,很快就猜出是豬(pig)。這種猜謎式的導入,語言和動作相互交融,有效地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欲,使學生在課堂能緊跟教師思路。又如Book7 Unit2中,Where is the science museum ? Let’s Read.我先請學生欣賞Ten Little Candles Dance,使學生感受生日會里的歡樂氣氛,然后一位學生出現在教室門口并帶來了一封請柬。我接過請柬,告訴學生,這是Sarah 生日晚會的邀請,并請一位學生讀出請柬的內容。隨后,我設疑:“Where is Sarah’s home? How can we get to her home?” 此時,我激發了學生的好奇心,將語言和情境巧妙結合,教室里頓時洋溢著歡樂的氣氛,學生也輕松地進入到新課的學習。巧妙的導入有如大海中的航標,引領船只在安全的航道中行駛,順利到達彼岸。教師一定不能忽視課堂教學的導入。值得注意的是:導入的設計要因課型的不同而不同,要注意溫故知新,新舊銜接,前后照應,體現出教學價值和目的性。
二、注重學生興趣的激發
一節好課除了有好的導入外,教學內容才是課堂教學中的重點。小學英語教學的課堂上要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和運用語言的能力,力求用簡單生動、通俗易懂的方式來完成教學,鼓勵他們多積極表演,在課堂上大膽開口進行交流。教師應安排好教學活動,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到教學活動中去,以突出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和興趣為宗旨,從小學生的角度考慮問題,盡量在課堂上開發學生的自主學習、合作交流、合作探究的能力。教師在研讀教材,備課中要注重發揮學生主體作用。對學習材料和內容的處理應由易到難,突出考慮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始終處于積極的狀態。如在Book1 we love animals 中,教學認讀動物單詞時,我先讓學生欣賞“Old Macdonald”這首歌,通過曲中動物的叫聲映襯,使教室歡聲一片。再伴隨著游戲:學生嘗試扮演各種動物的動作、叫聲、樣子,最后引入到教學monkey ,panda ,rabbit讓學生模仿其動作、樣子;教學dog ,duck ,cat ,讓學生扮演其叫聲,學生輕松地完成了新課的學習。呈現語言材料前,教師要想辦法為學生創設新穎可信的情景,由此吸引學生注意力,再由該情景過渡到課本所展現的情景中,同時合理地運用實物、圖片、掛圖、簡筆畫等,讓所要呈現的情景更加直觀而富有情趣。比如在進行課文教授時,教師可用從網上下載的聽說讀寫的英語材料、采用自制情景來進行教學,豐富學生的想象力,刺激學生的興趣和求知欲,增強學生的記憶效果,實現教學目標,達到教學目的。如在教學“What would you like?”這一內容時,我運用了實物展示教學法,讓學生利用生活中常見的食物進行操練,很好地激發了學生的興趣。
三、強調板書設計
實際教學中,板書的重要性常常被忽視。板書設計的復雜或簡單無物、單調乏味,都會導致學生厭學情緒滋生,學習積極性大大降低。教師可在原有的板書模式上加一些圖片,圖文并茂,來豐富板書的內容;形式上適當使用彩色粉筆,充實板書的色彩。備課時,在認真鉆研課文資料的基礎上,精心設計課堂中的板書,對每一個單詞,每一幅圖,甚至于相應的每一句話都要事先安排好,做到心中有數。如簡筆畫,它最適合于黑板上表達,它可以在教學中充當“催化劑”的作用,使許多很難進行的教學活動在它的加入下,有效地發揮作用,并取得很好的效果。例如Book5 unit6學習單詞時,教師可邊介紹邊在黑板上勾出藍天、白云(sky cloud)大山、小道、森林(mountain path forest)花、草(flower grass)河流、湖泊(river lake)。然后邊指圖邊提問:“What’s this?”配合單詞進行反復操練直至掌握。這樣做,使英語課上得生動活潑,更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當然,搞好簡筆畫教學并非易事。教師應該在上課前認真地研究教材,挖掘教材內容中可以利用的因素,根據學生的心理和年齡特點,按照所需要表達的內容和重點,合理地設計情景和構圖。圖的數量、位置及板書的安排,都需要經過周密的思考。決不可隨心所欲,毫無準備地在黑板上作畫。這樣既浪費時間,又達不到預期的效果。簡筆畫為教學提供了恰如其分的語言情景,給學生創造了聽、說訓練的機會,有助于學生提高聽說能力。
責任編輯邱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