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晚上,我飯后散步回來買了一個菠蘿。剛轉身,女兒格格一邊把菠蘿拿到手里,一邊不停地問:“媽媽,這是什么呀,怎么這么大?還有彎彎的深溝溝,真奇怪!”
我正想提醒她小心扎手,那邊已經“哇”地叫起來。可是好奇心戰勝了疼痛,“媽媽,這是什么呀?我怎么沒吃過呢?你從哪里買來的?它的皮呢?”
剛開始,我還耐心地解釋:“這叫菠蘿,是一種熱帶水果。媽媽從樓下賣水果那兒買來的,皮已經讓叔叔削掉了。”
“它的皮和蘋果的皮一樣嗎?是什么顏色的?”
“媽媽,為什么要把菠蘿泡在鹽水里?”
“媽媽,它是長在樹上的嗎?是門口的小楊樹結的果實嗎?”
……
我知道格格問起來就沒完,可時間也不早了,我急著讓她吃完水果洗漱睡覺,就不耐煩地打斷她:“下次媽媽帶你去看吧,你先去坐好,等吃完菠蘿就要睡覺了。”
格格覺察出我的不耐煩,只好咽下一肚子好奇。直到我給她講睡前故事的時候,小眼珠還轉來轉去,找機會想問關于菠蘿的事兒。終于把她哄睡了,我回到臥室,老公跟我說:“孩子愛提問、愛觀察是好事兒,虧你還是搞教育的呢,你這么不耐煩,會打擊她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的。”
我深深地吸了一口氣,讓自己的情緒平穩下來。耐心是父母最基本的素質。看來,我這個媽媽還需要修煉呢!
第二天,我特意買了一個完整的大菠蘿,交給格格,讓她仔細觀察。格格興奮極了,她一會兒摸摸它的刺,一會兒聞聞它的味道,一會兒嘗試抓著菠蘿頭想把它拎起來,一會兒嘗試著滾動菠蘿,結果真的把它滾動了。接著,她開始了問題轟炸。這次,我耐心地、認真地回答了每一個問題。
看著女兒興奮的小臉兒,我也被感染了。其實,孩子的學習興趣就在于生活當中。作為家長,不管自己有多忙,有多累,都不應該敷衍孩子所提的問題,哪怕自己一時答不上來,也不可應付了事。
“菠蘿是多刺的,會扎手;菠蘿是很重的,但可以滾動;它聞起來很香,切開來是金黃色的,蘸上鹽水再吃,又香又甜。”這是格格對菠蘿的總結。這一切都是孩子在好奇心的激發下自己發現的。
在以后的日子里,我總是有意識地帶回其他的東西。這樣,孩子不僅有了主動探索的樂趣和成功感,而且,在不斷地探索和觀察中,孩子的思考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也得到了鍛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