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強學生體質,促進學生身心和諧發展,讓學生掌握體育基礎知識與技能,培養良好的思想品德,使其成為具有現代化精神的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這是我國學校體育教育的總目標。在實現這一總目標的過程中,體育教學不僅擔負著傳授體育知識,增強學生體質的任務,而且還擔負著培養學生的道德品質和對其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任。那么,在體育活動當中,如何才能寓德育與體育活動之中呢?
一、轉變教育觀念,以身立教
體育教師應充分認識到體育在學校教育中的地位,重新給體育教學一個準確的定位。“身教重于言教”是教學工作者信奉的至理名言?!耙陨砹⒔獭笔菍W校體育工作者所遵循的基本工作原則和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兒童時期正是生長發育的重要時間,首先他們的模仿能力極其強烈,教師的一言一行對學生思想品德的形成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如教師嚴于律己,行為高尚,學生則“隨之所至”。反之,教師行為散漫,作風浮夸,其后果必然是誤人子弟。其次他們也最需要運動,因為通過運動可以提高學生內臟器官的功能,促進體格健壯,同時生長發育上又能促進良好的心理素質的形式,提高學習效果。因此,作為體育教師應該在以身立教的基礎上,作好“育體”到“育心”的轉化。
二、結合課堂進行德育教學
首先,結合課堂常規進行德育滲透。如:在體育課的開始部分,我們常做一些隊列練習。在練習時,我提出這樣的要求:“大家做動作時要時刻想著集體,按照口令步調一致,打起精神。如果有一個人的動作錯了,就會影響到整個集體的容貌、精神?!蓖ㄟ^這一要求,果然收到了預知的效果:學生增強了集體榮譽感,動作整齊一致。其次,結合教學內容進行德育滲透。如:在做接力游戲“搶運傷員”時,我先簡單地向學生介紹白求恩大夫臨危不懼、堅守工作崗位、始終如一地堅持在前線搶救傷員的光榮事跡,然后教育學生發揚團結友愛的精神,嚴肅認真地完成“戰地”搶運“傷員”的光榮任務。再如:教沙包投擲動作時,我讓學生回憶《地道戰》中人民群眾瞄準目標,不誤發一顆,各個殲滅敵人的情形,激勵學生努力學好動作,在課余時間抽空抓緊練習,而在實際練習時便要求學生聽從指揮,不盲目投擲,不誤傷他人。
三、樹榜樣,以點帶面
人常說:“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庇绕涫峭g人之中的佼佼者,更會讓人刮目相看,他們的一舉一動直接或間接地影響著班級中其他同學對體育的態度,發揮他們的積極性,可以促進學校體育活動的蓬勃發展,為群體水平的提高打下扎實的基礎。在體育教學中,“樹榜樣,以點帶面”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平時對運動員加強集體主義教育和紀律教育,讓他們認識到優異成績的取得離不開集體的力量,從而創造一個共同奮進的團結友愛小集體。
四、寓情于教,以情感人
實踐證明,學生的學習興趣帶有濃厚的感情色彩,對于體育課來說,學生沒有明顯壓力,學是以情感教育為主,教師讓學生從游戲中得出道理,從鍛煉中理解人生的酸、甜、苦、辣,變“要他學”為“他要學”,就要求體育教師有豐富的心理知識,善于順勢利導,循循善誘。體育教學是師生交往,積極互動,共同發展的過程,教師在教學中應摸清學生的心理,成為學生的知心朋友,使學生感到無限溫暖,精神上受到巨大鼓勵,尊重學生人格,對待學生一視同仁,到學生中去,以親切的目光注視學生,以委婉的語言打動學生,以優美的話語啟迪學生,讓學生在教師真誠無私的愛中,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加快實現內化,使之形成學生的信念,轉變為自覺行動。
總之,在體育教學中貫徹思想品德教育時,教師必須在具有敬業精神的基礎上,合理巧妙地把握和運用恰當的方法,把加強學生思想品德教育工作滲透到課堂教學各個環節,使學生學會學習,學會自我鍛煉,學會自我評價,學會科學的鍛煉方法,樹立健康的“三維觀”思想。給學生多一些參考、滿足、自主、激勵,少一些灌輸、禁錮、干預、批評。這樣,才能為社會主義建設培養全面發展的人才,真正達到以人為本的目的。(作者單位陜西省華陰市城關小學)
責任編輯楊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