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讀在英語教學中往往被忽略,尤其是小地方的高中英語教學幾乎不用。許多教師在教學中只注重語法,強調記單詞,默讀課文,而不主動叫學生朗讀,不調動學生朗讀的積極性,更沒有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習慣。這是失之偏頗,有違語言學習的常規,更是誘導語言學習者走入誤區。
朗讀是觀察語言、模仿語言的過程,更是理解語言,也是積累語言,訓練語感的重要手段。俗話說:“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還有“三分文章七分讀”,都凸顯出朗讀的重要性。今年我執教新教材,講授每篇課文前后,我都要叫學生出聲讀,而且要大聲地讀課文。一開始學生不樂意,認為我是在浪費他們的時間。在我的勸說和堅持下,他們同意實踐一到二周。可是僅七天后,他們發現朗讀的確使他們受益匪淺。
首先,朗讀讓他們初步擺脫“啞巴”英語的局面。初中三年的英語學習,學生還是張不開口,不會交流。而這短短一周的訓練,課堂上學生就躍躍欲試,敢開口說英語,也勇于開口說英語。對于沒有練習語言環境的學生來說,朗讀是口語練習的必修課,是提高口語表達能力的有效手段。只有多讀,多朗讀,促使學生曲不離口,學生的英語才能夠瑯瑯上口。
其次,朗讀有助于提高聽力,突破聽力難關,其作用不亞于多聽。因為它輸入的是音形義相結合的信息,協調眼腦耳各功能器官接收和處理信息,避免看懂聽不懂的窘狀。不少學生說自己過去不朗讀英語,不說英語,只是默看英語,因此聽英語材料時只聞其聲,不懂其義。現在每天朗讀給自己聽,有時聽別人朗讀,不知不覺中聽力也有所提高。他們開玩笑地說:“朗讀是不花錢的復讀機,真劃算。”
再者,朗讀能增強學生的語音能力,培養學生正確的語感。英語語音不僅僅使單詞發音正確,還包括對長句的斷句,重讀,連讀和爆破音的掌握。高中英語和初中英語的最大差別除新增語法和詞匯外,課文長句很多,這就增加了學生讀的難度。對于長句學生不知如何停頓,隨心所欲,念哪兒歇哪兒。開學初,我在課堂上叫學生讀長句,學生的停頓五花八門,笑話連篇。部分學生讀著長句就連他們自己都禁不住笑出聲來。如果是默讀的話,老師和學生根本發現不了這么嚴重的問題。于是我就狠抓朗讀,要求學生預習時必須朗讀著預習;并且每單元學完后,檢查學生朗讀單詞、短語、功能句子及課文,同時還讓學生相互監督朗讀,比賽看誰讀得好。競爭機制的引入,增強了學生的競爭意識。人人不甘落后,朗讀熱情極高。通過抓朗讀,學生的語音錯誤少了,長句也讀得有板有眼了,語感也漸漸正確。我曾和許多英語學得好的學生討論語感這個問題。他們都說語感在考試中作用很大,即使是有些語法沒學過,語感也能幫他們正確做出考題。由此可見,朗讀有助于學生積累語感,減少死記硬背的壓力,還有助于學生體會“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語言而有信心和神奇效果。
還有,朗讀有助于提高書面表達。這兩項看似毫無關系的活動,其實有著必不可少的內在聯系。因為朗讀有益于學生記憶單詞和短語,積累優美的句子,加之朗讀賦予學生較強的找錯和糾錯能力。因此學生在讀自己的書面表達時,能自覺地糾錯。
高中英語教學不能置朗讀于不顧,而是要狠抓朗讀。通過抓朗讀,老師才能引導學生走上學習語言的正常渠道,避免學生誤入旁門左道,枉費功夫,事倍功半,得不償失。(作者單位陜西省華陰市岳廟高中)
責任編輯丁洪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