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課程改革以來,許許多多的學校實施了“集體備課”,以期達到思想碰撞、觀點摩擦、資源共享的目的。在實施過程中,有一部分教師對集體備課和發展教師的個性化教學存在關系上的片面認識:有人認為在集體備課中存在著語言霸權,所以在某種程度上集體備課變成了對創新的隔絕;還有人認為,備課是具有很強的個人特色的行為,不應該“集體”起來……這些認識一定程度上削弱了集體備課的功能,阻礙了教師個性化教學的發展步伐。對此,筆者認為必須要持有一定的正確認識,尤其是要對新課程改革持有積極的態度、先進的理念和正確的思想,既要發揮集體備課的集體智慧,又得凸顯教師個性化的教學風格。
一、正確認識集體備課大力倡導集體備課
集體備課作為一種群體教研形式,具有教研工作的顯著特點和共同特點,那就必須要著力營造一種熱烈而又積極的教研氛圍,顯示一種強大的教研合力,形成一種先進理念,建樹一種超前意識和超前思想。集體備課,不僅僅是當時教師坐在一起研討的過程,更應是研討之前教師事先的個體研究過程,同時也是教師在實施教案的過程中再思考、再琢磨、再反思的一系列過程。同時也是教師集體解讀文本的全過程,它將通過集體思維的碰撞、觀點的摩擦、理念的更新,激發出教師的教學靈感,拓寬教師的知識視野,提供共同研討、集思廣益的公開、公平、公正的大平臺。在這個大平臺上,我們可以探討如何教的思路、方法和策略,研討對其內容的感受、質疑、解惑、判定。
集體備課后更應有一個反思和認識的過程,即如何對待和使用教案。面對同一課題內容,不同的教師必然會有一些相同點和不同點,也有各自的設計思路、變化方案。在體現新型教學理念的同時,要正確引導學生去探究、思考和發現,要綜合考慮如何落實“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這三維教學目標。但是,畢竟有的教師的教學方案必然會是特色鮮明,思路超前,格調個性。因此,我們要正確認識到集體備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集體思維和個性設計要有機結合,根據各自的教情和學情有目標地選擇、吸納集體智慧,修正教學思路,撰寫教學預案,并另行加工、整合,突破時空界限,隨時進行交流和探討。大力提倡集體備課,重點凸顯教師個性化的教學風格。
二、凸顯教師個性化的教學風格
教師備課要立足實際,求同存異,相互借鑒,自我完善。集體備課既要達成學科教學的相對一致性和較高程度的科學性,又要保持教師教學的相對獨立性,不至于產生教師將他人的觀點、教情、學情強加給別人的感受,從而積極主動地參與活動,提高技能,教師要富有個性地教學設計。
其實,當某個人認為完美無缺的教案,而另一個人卻不一定覺得適合自己的教學風格,自然認為它不會是最佳的。因為我們各自面對的不是同樣的學生,由于受觀點、教情、學情的影響,以人為本就顯得至關重要了。原因在于每個教師設計教學時,通常潛意識地面向自己的學生群體,以自己班的學生為標桿設計出自己的教學方案,而且教師有自視為美的心理需求,否則就會失去自信。所以,與其讓教師去修改別人的教案,還不如說出別人的教案里少了點什么或該添點什么。在此,在兼顧共性又富有個性化的實用教案的同時,尤其應該各揚所長,突出個人觀點,彰顯個人特性,發揮個人特長,全面凸顯獨特的、創新的教學風格。
事實上,教師在備課過程中出現困惑、困難時,就會產生“集思廣益”以解答困惑的需求,因為它是一種共享需求,再次驗證集體備課有著一定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因此,在新型教學模式中需要集思廣益,充分發揮集體智慧,更需要廣大教師盡快形成一種具有開拓創新的獨特教學風格。(作者單位陜西省府谷縣大岔九年制學校)
責任編輯 楊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