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生命的存在而后有教育,學會生存實在是教育的第一要義”。安全教育擺在整個學校的首要地位,是關系到生命生存的大事。那么,化學教學中如何結合學科特點和學科優勢,對學生進行一些實用的安全教育,使學生獲得基本的安全常識、生存知識和技能,提高自我保護意識與能力,盡量減少避免傷亡事故的發生,從而培養學生生存素質,養成良好的品德和健全的人格,為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發揮真正有效的作用呢?
一、統籌安排,確定安全教育內容
1.易燃、易爆物的安全常識
如H2、家庭中的液化石油氣、沼氣、天然氣、炸藥、鞭炮、禮花、一次性打火機(內裝C4H10 ),C2H5OH、汽油、煤油、柴油、常見強氧化性藥品(如KClO3、有些硝酸鹽) 、Na、白磷等安全使用常識;某些場所如油庫、面粉加工廠、紡織廠、煤礦礦井內等安全章程、識別安全圖標等。
2.有毒、強腐蝕性藥品的正確取用方法
如CO、Cl2、Hg、甲醛、NaOH、濃H2SO4 等正確取用方法及注意事項。
3.滅火方法及火災、地震等自救常識
掌握一些基本的、常見的滅火方法,會使用常見滅火器;知道火災、地震等自救常識;掌握一些急救方法如:人工呼吸、外傷止血法、胸外心臟擠壓法等。
4.食品安全常識及食物中毒的預防措施
元素與人體健康的關系;化肥、農藥的正確使用;農藥、菌類、某些野生植物果實(內含氰化物)中毒后的急救法;重金屬鹽中毒解毒方法;假酒(甲醇)的危害;吸煙毒品的危害等。
二、安全教育滲透在常規教學中,二者相輔相成
結合教材,結合教學進度制訂好科學合理的安全教育計劃,將安全教育內容落實到具體章節、周次中,以減少盲目性、隨意性、漏講等。
安全教育滲透到常規教學中,強化、加深、實踐了有些化學理論知識,反過來有些化學理論知識又指導了學生的安全行為,推進了安全教育,二者相互影響,相輔相成。
三、挖掘整合現有教育資源
整合本社區公安、消防、醫療、周邊企業,如化工廠、鞭炮廠、天然氣儲存站等專業資源,請其技術人員結合其專業特點講解一些安全常識、急救技能、火災自救法、人工呼吸、易燃易爆安全常識、規范的操作章程及違章造成的嚴重危害等,以加深學生安全常識的印象。
四、從我做起,示范好技能練習
教師在演示實驗中的一舉一動都直接影響垂范于學生動手實驗時的態度和方法,學生練習往往是從模仿開始的,因此教師的示范操作規范、準確、有序、協調、一絲不茍至關重要,哪怕是最常用的儀器、最常見藥品的取用、最基本的實驗操作都絲毫不能大意,同時也應注意培養學生一些化學實驗思想,如:作好實驗前的充分準備、對化學實驗中可能出現的危險作充分預測及全面有效的防范,養成良好的實驗習慣。
五、利用好化學課外活動,豐富安全教育的方法方式
對學生進行安全教育不必拘于課堂內,可多途徑進行,如化學課外活動時可通過觀看安全防范宣傳圖片、安全科教電影、電視、互聯網網頁網站、探究現實生活中發生的不安全事故事件的始末、安全知識講座、常用安全知識競答活動、安全常識黑板報等多途徑對學生進行安全教育,獲得安全知識。
六、模擬競技演練,理論結合實踐
“書中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恭行”,理論知識學得再多再熟,不會具體實踐操作,有時也是枉然!如:滅火,雖然學生都知道滅火原理和方法的理論知識,但面對突如其來的火災,依然束手無策,不知所措。有的學生連滅火器是什么樣都不知道(或沒注意),更別說在慌亂火災中去正確操作使用滅火器。因此除在化學實驗課中,老師加強對學生實驗操作的具體指導、監督,讓一些膽小畏懼的學生親自操作放手實驗外,還應設置模擬場景,對學生進行實踐演練培訓。如:設置模擬火災場景,進行滅火器正確使用的競技活動,為學生即景應變營造一個情趣盎然的體驗環境,有效培養學生動手實踐能力和良好的心理素質,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學生真正學有所獲。(作者單位 陜西省漢陰縣太平中學)責任編輯 楊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