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的人格魅力是一種重要的教育資源,也是一種潛移默化的教育力量。它對學生的影響是巨大的,深遠的,甚至會影響學生的一生。傳統的尊師重教,雖會使學生對老師產生敬畏和服從,但征服學生心靈的還是教師的非權力影響,即道德、情操、修養、學識、才能和與學生的感情。
一、教師人格魅力對學生的影響
1.思想方面。
教師的思想方法對學生思想的形成會產生巨大的影響,這就是教師人格魅力的作用所在。教師的高尚人格會使學生走上正確的人生道路,在中外教育史上不乏其例。“自避桃源稱太古,欲栽大樹柱長天”的楊懷中先生和“救亡存斷指,入黨在危時”的徐特立先生,對學生時代的毛澤東和蔡和森的政治成長道路不無影響……由此可見,教師人格魅力是不可低估的。
2.行為方面。
“教育是人和人的心靈上的最微妙的相互接觸。”在這“相互接觸”的活動中,教師作為人類靈魂的工程師,其自身的人格對青少年的心靈成長和人格的形成無疑具有深刻的影響。而這種教育影響,正如烏申斯基指出的那樣,是“任何教科書、任何道德箴信、任何懲罰制度和獎勵制度都不能代替的一種教育力量”。
3.語言方面。
要點燃別人,首先要有火種,“教師最大的力量就在于他們自身樹立的榜樣”,因此教師的人格魅力對學生的人格形成能夠起到培育、引導、感染和促進作用。如同植物具有“向陽性”和“向水性”一樣,學生也具有“向師性”,教師的思想、品德、情感、意志、日常言行往往在不知不覺中被學生觀察著、琢磨著和模仿著。在學生的心目中,教師是社會的規范、道德的化身、人類的楷模、父母的替身。
二、教師人格魅力的塑造
教師人格魅力是在教育實踐中逐步形成、深化的。教師人格魅力的塑造過程是一種有目的、有選擇的人格魅力,是傳遞個體人格內心體驗與追求統一的過程。因此,教師人格魅力的塑造要做到以下幾點。
1.強化教師意識,發掘塑造動力。
即要強化“我是人民教師”的意識,掌握自己的個性特點,自覺培養自制能力。教育就是對學生負責。對學生全面負責,讓每一個人都享受成功是我們教師應盡的責任。讓每個學生健康成長、成人成才是我們教師追求的工作責任目標。要精心培養學生在未來社會生活和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的核心素養,諸如民族精神、社會責任感、科學與人文素養、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等等。
2.認真學習理論,明確塑造方向。
即學習現代教師人格理論,向富有人格魅力的教師學習。近年來, 我國發起了新一輪的課改熱潮, 尤其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作為一個專職人員, 其發展是一個終身學習、不斷解決問題的過程;是教師的職業理想、職業道德、教育實踐能力、教育經驗等不斷成熟、不斷提升的過程。身為一名教師, 要想跟隨時代步伐, 在教育教學活動中就要不斷創新、有所建樹, 必須掌握現代教學理論, 敏銳洞察表面現象之后的教學規律, 及時發現問題根源所在, 靈活運用教學原則, 通過自身不斷地學習與發展, 在教學過程中滿足學生諸多的求知欲望。
3.投身教育實踐,積累情感體驗,不做“語言的巨人,行動的矮子”。
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這句話,肯定了教師的重要性。因為教師是兒童心目中最崇高,最有威信的榜樣。教師的思想、信念和道德,以及態度,儀表和行為等方面,在班級管理和教育教學過程中,對學生的成長產生著潛移默化的積極影響和教育作用。身教這種教育方式比批評、責罵與訓斥效果好得多,能達到無聲勝有聲的教育境界,特別是在培養學生非智力因素方面具有深遠的影響。
4.不斷自我激勵,加大塑造力度。
教師應從目標激勵、成果激勵、反思激勵、對比激勵中不斷努力,真正地從學習與實踐的統一中去努力做教師人格魅力的塑造者。
5.要熱愛學生。
愛是人類最美的語言,能融化冰封的心靈,得到美好、純潔、和諧的人際關系。愛是鑒別教育的尺度。愛學生是教師教育學生的起點和基礎。作家冰心說得好:“世界上沒有一朵鮮花不美麗,也沒有一個孩子不可愛。”沒有哪個孩子不渴望親近老師,獲得老師的喜愛,而關愛、尊重每一個孩子更是老師的天職。而作為教師,以愛作為一切教學工作的出發點,必然會贏得學生的尊重和喜愛,就是其人格魅力所發揮的作用,這也是教育的根本目的。(作者單位 陜西省合陽縣百良鎮中學)
責任編輯 楊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