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梭說:“教育的藝術就是讓學生喜歡你所教的東西。”語文教學怎樣教才能提高識字效率?
一、講解法。就是通過教者繪聲繪色的講解,激發學生對祖國語言文字的深厚感情,激發學生對漢字的濃厚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如此學生則愿學、樂學。講解法含三點:
1.講清漢字的構字規律。如山、水、田是象形字;男、休是會意字,田里的力氣活要靠男人去干,人靠在木頭上休息;刃是指示字,刀撇上的一點就是刀刃的地方;住、媽、釘等是形聲字。學生掌握了規律,識字效率自然就提高了。
2.講一些字的趣事趣聞。如教“籃球”一詞時告訴學生籃球起源于美國,最早的球是在墻上掛一個竹籃,人們把球往里投,后來才慢慢演變成今天的“籃球”,因此,籃球的“籃”是籃而非藍。這樣一講,學生的印象就深多了。再如講到“闊”,就講《三國演義》中楊修、曹操修宅院的掌故,以加深對闊字的理解。
3.講清字的部件和結構。漢字是由多個部件構成的,比如盜,是由冫、欠、皿三個部件構成,上下結構,再形象地告訴學生:有人想(欠)人家的金銀器(皿),口水(冫)都流出來了。
二、比較法。漢字中有不少看似差不多,而字音字義卻大相徑庭的字,即形近字,教時把它們放在一起進行比較,記憶效率也會提高。如“己、已,巳”、“戊、戌、戍”等,區別其音形義,記住異同點。如拔和撥、侯和候、折和拆等。
三、順口溜法。實踐證明,人容易記住順口的東西,將順口溜用在漢字教學上效果不錯。如教攀字時,讓學生記住,“木字中間兩把叉,一把大手往上爬”,既記住了字形又記住了字義。再比如教“騰”時讓學生記“夫人回娘家,頭戴兩朵花。住了半個月,騎馬返回家”,生動形象,瑯瑯上口,經久不忘。
四、游戲法。“游戲是人的天性。”在游戲中學漢字有事半功倍之效。
1.猜字謎游戲。如教“告”時,讓學生猜“一口咬掉牛尾巴”、“見人就笑是什么字”(竺)等等。有些字可以猜啞謎,如老師往門前一站,讓學生猜是什么字(閃)。
2.“找朋友”游戲。方法是讓學生先做一些有偏旁或基本字的硬紙片,然后在課上組詞說話。如“氵”和“主”配成“注”組成“注意”,“注——注意——老師講課時我們注意力要集中”。此法用在歸類識字教學中,既進行了識字教學,又進行了思維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的訓練,可謂一舉多得。
五、閱讀法。大量閱讀課外書籍及報章雜志,遇到不認識的字查字典,記住字的音、形、義,也是提高識字效率的好方法。(作者單位陜西省西鄉縣城關鎮十里小學)責任編輯丁洪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