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只是教師完成教學目標和教學要求的一個媒介,是教材編寫者根據教學大綱或課程標準所提出的目標、內容和要求,為方便教師教學而編制的。作為教師必須認真學習教學目標和教學要求,才能靈活地、創造性地使用好教材。而且《高一英語教師用書》中明確指出,教師可根據教學的實際情況更加靈活地使用教材,增加或刪減教學任務。這無疑給教學繁重的高中英語教師搭建了一個很好的教學平臺,那就是整合教材。
根據《高中英語標準》的要求,整合教材應遵循有理有據(合理性、可行性、統整性)、有聲有色、有序有效的原則,切忌亂刪亂減,走過程完成任務。教材整合得好,安排合理,可以高效完成教學任務,緩解教學壓力,反之則會產生不少問題,影響教學質量的形成。現就本人在教學中進行教材整合過程出現的問題與同仁商討如下。
一、避免刪減過度,影響教學長遠發展
新教材內容豐富,信息量大教學環節更多,而現實又是課時緊,在很有限的時間內要完成那個繁重的教學任務對每一位教師來說都不是易事,刪減教材內容無疑是完成教學任務的最佳渠道。高一教材每個單元共有九個部分:1.Warming up;2.Pre-reading;3.閱讀Reading;4.理解Comprehending; 5.語言學習learning about language ;6.語言運用Using language;7.小結Summing up;8.學習建議Learning Tip;9.趣味閱讀Readingfor Fun,每一個單元的 Warming up 及 Reading for Fun在應試教育的影響下,因涉及考試內容較少,常在被刪之列,但豈不知Warming up是一個單元的前奏,而且有多種形式的活動,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當時看來節約一點課堂時間,但從長遠發展,影響學生的學習興趣。陜西省2004年以來,因種種原因,高考聽力不再計入總分,只作為參考,因此大多數學校不再開設聽力課,當然也是為了節省教學時間,而教科書的編者在聽力文稿上所花的心思學生就無法體會得到,況且聽力內容多是單元閱讀教學的一個延伸,刪去聽力部分會影響學生對本單元課文的理解,制約了學生閱讀水平的提高。筆者認為應把Warming up與課后的習題結合起來,做到學以致用,活動也就落到了實處。這樣既能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又能培養學生應試能力。至于聽力應提前供給學生文本內容,先讀后聽,能高效地完成教學任務。
二、避免隨意取舍或代勞活動,影響學生綜合發展能力的提高
新教材中幾乎每個單元的閱讀教學都有Discussion,這一活動常因學生的基礎和能力而受限制,課堂上,常會因此類活動浪費時間,最后此類活動也會隱去不做或由教師簡單說上幾句,時間一久,學生的各方面能力便會衰退,能力的提高只是一句空話而已。筆者認為理應把討論中的內容提早告訴學生,要求學生課前思考,為了不耽擱時間,把想法提前寫在一張小紙條上,課上再用,這樣就會節省課堂時間,這樣做不僅培養了學生預習的好習慣還提高了學生的書面表達能力。
三、 切忌精講細講,忽視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
《英語課程標準》上指出高中英語課程的設計與實施有利于學生優化英語學習方式,使他們通過觀察、體驗、探究等積極主動的學習方式,充分發揮自己的學習潛能,形成有效的學習策略,提高自主學習的能力。
新教材每個單元會有兩篇閱讀,另有workbook中的一篇,因高考閱讀理解占比分較重,所以教師普遍都會重視閱讀教學,為了讓學生能理解課文,教師可謂費盡心思,逐句講解,逐段分析,省去應有的問題回答,但這樣的教學效果并不明顯。問題是學生并未掌握自己閱讀理解的方法,閱讀教學通常都是與寫作教學合二為一的,但是在這一整合過程中,閱讀教學會花費較長時間,不惜延長課時,但收效甚微,語法課也是如此。而寫作往往是簡單地提一下,然后便讓學生課后去寫,未教給學生如何運用信息資源,形成具有個性的學習方法。一名英語教師知道,寫作教學需要引導學生去讀,尋找同樣話題的文章,讓學生了解短語、句式的應用,幫助其分析句子,段落及謀篇布局,讓其讀過之后再去寫相關話題的文章,加大訓練力度,才能提高學生閱讀及書面表達能力。
四、只重視了教材的整合,而忽略了教學理念的滲透
新教材教學理念新穎,由于我們對于教材的刪減,在應試教育的影響下,可能很難讓學生把握編者的意圖。因此,應在整合的基礎上滲透教學理念,《英語課程標準》上明確指出了本套書的指導思想,要求積極開發教學配套資源,使教材具有彈性,教學具有靈活性、開放性、拓展性,以使學生更好地發揮潛能,發展個性。
因此,做好教材的整合,教師應著眼于學生的長遠發展,不能只顧眼前所得,潛心研究,不斷實踐,才能高效地利用新教材,服務于教學。(作者單位 陜西省戶縣第四中學)責任編輯 楊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