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作時表達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作者認識世界,認識自我的過程,是人的精神生活的一部分。寫作能力是語文素養的綜合體現。雖然對寫作的重要性大家都不否認,對作文教學的研究也一直沒有中斷,但作文問題卻似乎始終沒能解決好,致使作文已成為教師頭疼,學生苦惱的事。
作文總是帶有情境性的,作文訓練就是要求用語言記下特定情境中的人、物、事、理、情。“情境作文”具有形象鮮明,情感真切,生動活潑的特點,形成了自己獨特的優勢。
1. 激發興趣,形成良好心境
兒童以形象思維為主,他們天生就喜歡生動形象的東西。“情境作文”通過創設典型的場景,喚起學生的情趣,觸發其興奮點,使其在一種愉悅、興奮的心境中開始寫作。
2. 提供素材,豐富源頭
“情境作文”往往讓學生先看再寫,或先做再寫,或先玩再寫,或先嘗試再寫,或先演再寫,或引導學生再現他們所積累的生活情境再寫……這就解決了學生作文時最頭疼的素材問題,在指導的過程中,教師注意引導學生留心生活,懂得生活中看到、聽到的種種事情都可以成為寫作的素材,逐漸養成留心生活的習慣,成為生活中的有心人。
3. 強化體驗,表達情感
“情境作文”非常重視情境的優化,讓學生在情景中觸動情感、加深情感、升華情感、獲得高峰體驗,因而學生在作文中充滿真情。如在讓學生寫親情系列的作文時,我們用親情故事打動學生,再讓學生回憶長輩給予自己的無限關愛,使學生產生回報親情的愿望,然后寫下來。
4. 超越學科,拓展寫作空間
“情境作文”開放了作文課堂,溝通了學科與學科,教學與活動,學校與家庭,學校與社會等各方面的聯系,使學生的寫作空間得到拓展。如我們結合自然課上學的花草種植方面的知識,開展了“我是小花農”的活動,讓學生或在家中的庭院里,或在校園的花圃里,或在花盆中種下花籽,在花兒發芽、長葉、開花、結果的過程中,學生澆水、施肥、悉心呵護,既使學生切實掌握了花草方面的知識,又培養了學生的責任心和愛心,學生還學會寫觀察日記了。
作文與人的生命和生活是密切相關的。寫作其實就是在與自然、他人、社會,也包括與自己對話。當學生寫自然界的風云雨雪,山川,原野,溪流飛瀑時,其實就是在與神奇的大自然對話;寫可愛的同學,可敬的老師,可敬的長輩時,就是在與同學、老師、親人對話。作文教學的任務就是要引導孩子們保持對話應有的姿態和靈性,引導孩子們在學習寫作的過程中建立起自己美好的精神家園,情境作文教學無疑是一種好的方法。 (作者單位陜西省靖邊縣楊米澗學區) 責任編輯丁洪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