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偶然
犁 航
一個女孩約了朋友一起去郊游,朋友們都在公交車上等她。她上車后發現忘了帶面巾紙,于是連忙重新開門。
當她跑回公交車站時,公交車剛剛離開停車位,她看見她的朋友們在車上向她揮手,向她呼喊:乘下一趟車!
她很沮喪,她只需提前五秒鐘,就能趕上這輛車了。現在,她只能眼睜睜地看著公交車慢慢遠去。
她做夢也不會想到,那輛公交車還沒走到50米,就被一輛失控的載重100多噸的大貨車撞了個底朝天,公交車被大貨車推著向前滑行了50多米,直到最終被徹底擠癟在天橋底下,全車人無一幸免。
她忘記拿面巾紙,純粹是個偶然。但這個曾經讓女孩懊惱不已的偶然,卻拯救了女孩的生命。
西方有一童謠:失了一顆鐵釘,丟了一只馬蹄鐵;丟了一只馬蹄鐵,折了一匹戰馬;折了一匹戰馬,損了一位將軍;損了一位將軍,輸了一場戰爭;輸了一場戰爭,亡了一個帝國。
有人說這則寓言主要講的是蝴蝶效應,告訴我們要注重細節。我更認為這是在告訴我們事情的發展過程中,會遇到一些偶然性,而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偶然性,有時候卻能起決定性的作用。
一個國家滅亡的原因是一顆小小的鐵釘,聽起來有點玄,但這絕不是危言聳聽。
這顆鐵釘釘在哪塊馬蹄鐵上絕有偶然性,而不是必然性。這塊馬蹄鐵會釘在哪匹馬的馬掌上又具有偶然性。
碰巧的是,這種偶然性偏偏讓將軍的馬遇上了。將軍戰死沙場,帝國滅亡。偶然性的作用促成了帝國的滅亡,一根細細的鏈條,惡性膨脹,最終扼住了帝國的喉嚨!
我們必須承認偶然的力量,某些時候,它可以讓生命改道,甚至讓一個帝國壽終正寢!但這并非說這些偶然無法規避,相反,正是一些人忽視了這些偶然,才釀成大錯。
第一個故事,女主角沒有忽視偶然,忘記了的東西,趕緊彌補才是。于是,在生命危機的當口毅然轉身。她也忽視過某些東西,但她進行了緊急彌補,所以說她對待偶然的方式是正確的。
忽視偶然因素的是那輛公交車,如果提早注意到遠方瘋狂而來的載重貨車,緊急避險的可能性便大了許多。還有那輛該死的失控貨車,如果司機注意到車況的每一個偶然,按時檢修,隨時保養,謹慎駕駛……
而那顆闖下彌天大禍的鐵釘,如果被鐵匠鋪的工人注意到,如果被釘馬掌的匠人注意到,如果被將軍注意到……
細節決定成敗,小心謹慎,讓每一個偶然都出現在安全的軌道上,這才是偶然的意義。
忽略黑點
冰 子
在非洲加納的庫馬西寄宿學校,一位老師走進教室,手里拿著一張畫有一個黑點的白紙,他問學生:“孩子們,你們看到了什么?”
學生齊聲回答:“一個黑點!”
這時,老師說:“難道你們誰也沒有看到這張白紙嗎?今后在生活中你們可不要這樣啊!”
一個學生牢牢記住了老師的話,他就是前任聯合國秘書長科菲·安南。在他剛出任聯合國秘書長的時候,正值伊拉克危機,他能夠從黑云壓城劍拔弩張戰爭一觸即發的氣氛中,看見和平的橄欖枝,從而力挽狂瀾,避免了毀滅性的災難,也正得益于童年時老師的這番話。
這讓我想起了另一個故事。
有個漁夫從海里撈到一顆大珍珠,愛不釋手之余。意外地發現上面有一個小黑點。漁夫總覺得小黑點礙眼,心想,如果能將它去掉,珍珠將變成無價之寶。可是,剝掉一層,黑點仍在;再剝一層,黑點還在。剝到最后,黑點沒了,珍珠也不復存在。 很多時候,我們一味追求完美無缺的事物,容不得丁點瑕疵,卻沒有想到,其結果往往與我們的初衰背道而馳。生活中,哪里都有美麗與缺陷,容不下缺陷也就等于容不下美麗;在乎缺陷的同時,美麗也在失去光澤。
生活的得與失,區別僅僅在于我們投向美麗與缺陷的視角。得與失,就像黑點和白紙,只有一念之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