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新課標在吸納現行高中生物教育優點的基礎上,更尊重學生多樣化發展的需求,尤其重視發展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生物課中如何讓創新火花閃耀呢?
一、誘惑學生“想”創新
1.消除創新神秘感,幫助學生樹立自信。
筆者認為,利用生物原型消除創新神秘感,是幫助學生建立自信心的關鍵。
為此,在教學中,我例舉了大量生物仿生實例。例如,魯班由割破手的茅草發明了鋸,科學家由蝙蝠的雷聲定位發明了雷達,由熒火蟲的熒光發明了冷光,由龜殼到薄殼建筑,由蜻蜒的翅痣增設了飛機的配重……這些事實都讓學生覺得,創新并不神秘。
2.有效利用教材內容,幫助學生樹立自信。
如神經系統一節,我補充介紹了大腦的潛能:大腦由150個細胞組成。一個人的一生總記憶儲量相當于3~4個美國國會圖書館(藏書200萬冊)的信息量。為什么還沒有人達到這么大的信息儲量?這是因為,人們日常生活僅使用了腦細胞總量的5%-10%。90%以上的細胞被閑置浪費。
我接著啟發:天才只不過比平常人多開發了一點腦潛能而已,每個人都有著豐厚的物質基礎,都有創新的天賦,因此,只要勤于用腦,就能最大限度發揮大腦的潛能。
二、鼓勵學生“敢”創新
1.創設自由安全的課堂環境。
筆者在教學中,創造了安全自由的的課堂環境,促使學生想說、敢說。
①鼓勵學生標新立異:
課堂教學中,我鼓勵學生學習中突破思維,使學生在感受創新帶來的愉悅中敢于創新。如講述人體無氧呼吸產生C3H6O3時,有學生問:為什么不產生C2H5OH?若產生C2H5OH又會怎樣?
針對這種求異的思維火花,我趁機借題發揮,激勵學生深層次地思索和訓練,愉快地啟動思維過程,促進大膽創新。
②允許插嘴:
學生不由自主插嘴,正是他發現新知、產生創新思維的時候,學生插嘴時我不是批評否認,而是及時鼓勵和表揚,大大增強了學生質疑和創新的勇氣。
2.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
問題意識不僅能體現思維的活躍和深刻性,也反應了學生思維的獨立性和創造性,讓學生面臨問題困惑需要新知識解決問題的困境中,激發強烈的求知探索欲望。
如:在學習孟德爾遺傳定律后,我讓學生做一些遺傳性狀的調查后,針對人類色肓的遺傳現象,請同學對比兩種遺傳在后代性別上的差異。
學生產生了這樣的疑惑:“為什么父母都正常,會有色肓兒子,而女兒都正常?”“為什么有些遺傳與性別有關,有些又與性別遺傳無關?”學生處在自己發現的問題情境中,思維空前活躍。筆者及時鼓勵學生提問并及時表揚,有效地激發了他們敢于創新的勇氣。
三、引導學生“要”創新
1.實驗設計力求獨創性。
在生物實驗部分的教學中,我從材料的選材、方案制定、步驟的實施等方面,按學生獨立思考小組討論→呈現方案→組內自評→班內互評的程序展開,評價哪些值得肯定,哪些方面要改進、如何改進等,然后再閱讀書上的實驗方案,比較自己的想法和書本哪些不一樣,哪種更佳。
雖然學生設計大多可行性和縝密性有所欠缺,但久而久之,學生會形成一種主動思考的習慣,從而產生主動要創新的需求。
2.例題選擇與講解力求相似性、相關性、相反性,滿足學生的創新解題愿望。
例如,學完減數分裂后我選了這道例題:基因型為AaBb的細胞有絲分裂后期、減數第一次分裂后期、減數第二次分裂后期移向細胞兩級的基因分別是什么?
問題一出來,學生爭先恐后地回答,表現出強烈的解題愿望。甚至有同學提出了有絲分裂后期和減數第二次分裂后期移向細胞兩級的基因相同;還有同學提出,減數分裂四分體時期可能發生非姐妹染色單體的交叉與互換,減數第二次分裂后期移向細胞兩級的基因可能不同,整個課堂展現出學生強烈的創新解題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