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是一個“氣候變化年”,在號稱是“人類拯救自己最后一次機會”的哥本哈根大會上,中國向世界承諾了減排目標,為一場致力于沒有“硝煙”的戰爭吹響了號角,以家庭為單位的全民低碳正式拉開帷幕。
其實,低碳是一種“大隱隱于市”的悠然心境。忙里偷閑,與其長時間地坐在電腦面前沖浪,腰酸脖子痛也要改名換姓去享受網絡的虛幻,不如切斷電源,讓鼠標手和電腦臉掙脫出互聯網的束縛,來到現實中體驗隱逸生活的悠然。
打開門窗,擷一縷清風縈繞左右,澆水施肥,期待耕耘之后的驚喜。四季常青的七里香當是首選,既能吸收化學煙霧又可以防塵隔音。吸污納垢的草石竹也不可或缺,花諺道:“草石竹鐵肚量,能把毒氣打掃光。”如果碰巧喬遷新房,那凈化甲醛的吊蘭蘆薈當然是功不可沒的座上客。更兼有雛菊、萬年青、美人蕉、蝴蝶蘭等斗艷其間,臥室客廳立刻煥然一新。
低碳是一種彰顯精致生活的品位。到超市購物,當別人提著一大堆塑料袋,而你卻拿出自制的布袋子,上面還個性十足地寫上“我不是塑料袋”的時候,你便是有品位。
低碳也是一種環保節能的行事風格。不知從什么時候開始,低碳已然成了明星偶像們的新寵,美國的歌唱組合“后街男孩”號召歌迷加入他們的低碳行列,歌手王力宏說自己的一件普通T恤可以穿著做好幾次節目,各路明星也都爭著當“低碳大使”。這個時候如果有誰再嘲笑低碳一族是“被低碳”的“摳摳族”的話,那他就太out了。
“摳摳族”確實很“摳”,他們“一分錢掰兩半兒花”,他們不打車不下館子不剩飯,他們拼房拼吃拼衣拼卡甚至拼婚禮,他們堅持“美容就是早睡早起外加白開水8杯”,他們喜歡發揮奇思妙想,通過廢物利用來制作一些DIY家庭用品……他們精明的省錢方式可以說是傳統美德的現代綻放,其帶來的環境效益絕不亞于經濟效益。比起那些無所不用其極的“月光族”,他們要高明得多。
低碳更是一種綠色健康的飲食方式。對于時下大多數人來講,多吃一點蔬菜少吃一點肉會更加適合,因為多吃蔬菜有降低“三高”風險的功效,相反,吃太多的肉類食物則會增加“三高”甚至癌癥的風險。少吃肉不僅有益身體健康,對低碳也貢獻巨大。聯合國報告顯示,牛的廢氣污染比汽車更加嚴重,如果牛肉的需求量減少,就會大大減少溫室氣體的排放。
低碳是很多很多種時下備受推崇的生活方式,想做一個時尚潮人非常簡單,只需下次見到朋友的時候像這樣打招呼:今天,你低碳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