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英語教學中的任務型教學是近年來外語教學研究者經過不斷的研究和實踐總結出的語言教學模式,這種教學模式,融話題、交際功能和語言結構于一體,在教學中巧設任務激起學生的積極性,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提高學生綜合運用語言的能力,本文就如何在課堂實踐中進行任務型教學做了具體闡述。
關鍵詞:任務型教學 教學模式 創新 設計任務 互動合作
新課改以來,英語教學一直倡導“任務型”教學,《英語新課程標準》也明確指出了這種教學模式。“任務型教學”,要靠教者具體來組織,來實施,教師的每一節課的教學任務都要圍繞特定的學習目標和語言知識能力,設計出針對性強,操作性強,任務性強的各種語言活動任務,如何讓學生從“不愛學”到“我要學”。通過近幾年的教學實踐,我覺得,要想在教學中教有所獲,學有所得,最關鍵的就是備好每一節課的“任務”,讓學生通過自主參與,成功體驗,積極創新,讓學生的創新翅膀飛起來!
一、設計情境,營造自由和諧的課堂氛圍
營造自由和諧的課堂氛圍是進行任務型教學的前提。在實施“任務型”教學中,要為學生設計愉快的生活情景、和諧的學習氛圍。心理學研究證明,寬松自由的環境能使人的智慧得到充分的發揮,團結和諧的集體能產生積極的學習效果。所以,教師應改變傳統的束縛和壓抑學生的教學氛圍,不要再高高在上,而是要諄諄教導、民主平等的與學生親密合作,讓學生意識到自己和老師是平等的,讓學生感受到老師是愛我的。如:仁愛版七年級unit3 topic3, What would you like to eat?Section C,這部分內容是有關如何邀請朋友共同就餐的,我教學時沒有照搬教參,而是在課堂上模擬了一個真實的邀請情境和一起就餐場景。我設計的任務是:1.要求一組同學表演如何邀請;2.另外一組學生模擬就餐場景;3.一組同學準備所需道具。一組同學開始了話題:
A:Would you like to have dinner with me?LiLei?
B:OK,I’d love to.Thank you.
我對學生的對話表演給予肯定和鼓勵:“Very good!”“Wonderful”等等。接下來是“就餐實練”,第二組同學準備就緒,然后模擬餐館里的表演,顧客和服務生的對話:
A:May I take your order?
B:Hamburger/...
A:What would you like to drink?
B:A cup of water/...
A:OK,Wait a moment,please.
學生表演的過程中,我給予幫助和指導,并同時用幻燈片播放學生所需的圖片和場景、音樂等。同學學習興致高昂,學習過程充滿了愉悅和諧的氣氛,教師再把重難點講解:
What would you like to eat/drink for breakfast/lunch/supper?
How do you like...?
What do you think of...?etc.
在這樣的課堂中,學生體驗到自我表現的成功感,這樣的自由與和諧的學習氣氛為學生提供了創新的環境。
二、小組合作互動,激發學生的創新能力
合作互動學習是進行任務型教學的核心部分,也是培養學生創新意識的一種有效途徑。小組合作學習是由學習層次、學習能力、學習成績不同的學生組成的,教學中學生根據教師布置的任務進行交流互動,不同層次的學生都得到發展,共同提高。群體之間可以互補得到充分發揮,學生的合作學習能力、思維能力,尤其是創新能力得到更深的挖掘。在互動中,學生動口、動手、動腦,合作完成情景活動,教師通過各種各樣合作的形式,開發學生交際的潛能,形成師生相互影響、和諧互動的教學局面,充分發揮優化組合的整體功能,培養學生團結、合作、互助的精神。例如,仁愛英語Unit 4 Topic 1 Section A的 Project: Talkaboutshopping。本部分是談論購物,掌握服務用語以及價格商討等。我把學生分成四大組,每組分成六個二人小組,上課時小組輪流表演,主要是在口語、交際能力等方面競爭,每個2人小組的分數計入本大組,每個學生取得的成績都是對本組的貢獻,最后,四組中的每六個小組的平均分就是本組的總成績。獲得冠軍的大組在獲獎臺上由嘉賓頒獎,同時累計加20分。學期末評出最終的年度冠軍。我布置任務后,同學們都積極響應,躍躍欲試。在比賽過程中都盡全力,“顧客”和“售貨員”之間的交流,聲情并茂,表情、語言、情感在有著創新精神的表演下,精彩無比。有的學生討價還價,面紅耳赤,非常逼真。但畢竟時間有限,結果還有沒有機會表演的小組強烈要求下一節課要繼續活動。
這種以學生進行的小組合作活動,能發揮其優勢,相互激勵,相互補充,開闊思路,既培養團隊精神,又激發了學生的創新能力。
三、任務要源于生活,學以致用,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任務型教學的目的“Learning by doing”。使學生在完成任務過程中發展和提高綜合運用語言的能力。所以,教師設計任務要靠近學生生活,討論學生感興趣的話題。
總之,任務型教學:Task-based learning的核心就在learning這個字上。課堂重心應從教師的“教”向學生“學”轉移,讓學生通過玩、演、視、聽、感知、體驗、實踐、參與及合作等活動方式,來完成學習任務。教師更應遵循新課程的理念,選擇和調整英語教學策略,突出教學的任務性,努力引導學生,幫助學生,指導學生完成任務,實現知識的內化和能力的提高。變知識性的課堂教學為發展性的課堂教學,讓學生的思維開闊起來,讓他們創新的翅膀飛起來,更好地在任務型課堂中鍛煉、發展、提高,成為新世紀的新型外語人才。
參考文獻:
[1]袁昌寰.任務型學習理論在英語教學中的實踐[J].課程·教材·教法.2002.(07).
[2]王燕.任務型教學法在初級對外漢語教學中的運用初探[A].第四屆全國語言文字應用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5.
作者單位:福建晉江市首峰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