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的英語課堂以傳授知識為主,忽視培養學生運用語言的能力。整節課都是老師在講,學生缺乏交流和互動。這樣培養出來的學生也許是考試的高手但無法與人交流。作為英語教師我們要努力的改變這種現狀,在課堂上注重師生間的交流和互動,使我們的課堂成為英語交際的舞臺,多給學生說英語的機會,讓學生在運用知識的同時發展能力,并且運用這種能力去解決問題,表達情感,實現自己的進步。怎樣實現英語課堂的交際化,筆者認為應從以下幾個方面考慮。
一、創設英語氛圍,用英語進行授課
學習一種語言的最佳途徑是到使用這種語言的環境中去,也就是說,學英語的最好方法是生活在以英語為母語的國家,耳濡目染,即能以最快的速度掌握英語。教師就要創造這樣的環境,一進教室就說英語,課堂的一切活動盡量用英語進行,如組織教學、講解、解答問題、布置作業等。這樣使每個學生漸漸地形成聽覺記憶,借助于老師的肢體語言和表情,學生能理解老師英語口語的意思,比如借助于招手的動作老師說,“Come here,please.”學生馬上理解了老師,善于模仿的孩子們在課后已開始使用這句話。當然,英語授課不能絕對化,在講一些語法項目時還要借助于母語。
二、視聽模仿,堅持課前熱身
Fun with English教材為我們提供了優秀的聽說內容,每一單元的Comic Strip部分為學生提供了地道的、幽默風趣的動漫對話。教師可以利用掛圖、錄音機、多媒體等直觀教學手段,讓學生進行視聽模仿,然后進行聲情并茂的表演。聽說也應注重學生的生成,學生可以增減對話的內容,也可以進行再創作。這樣學生提高了聽說能力,也能“用語言做事”,這是一種成功的體驗。教師應該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情況安排“One Minute’s dialogue”或“Duty Report”讓學生盡情展示,學生在不斷變化的任務中實現了“Use Language”。
三、加強師生情感交融,營造寬松愉悅的課堂環境,堅持雙向交際
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學校的學習不是毫無表情的把知識從一個頭腦裝進另一個頭腦,而是師生之間每時每刻進行的心靈的接觸。”情感是人對事物所持的態度和體驗,具有信號、動力和移情功能。它能使人的注意、感知、思維傾向于某一學習對象,促成智能的更好發揮。有研究表明,學生在寬松的、和諧的、令人愉悅的環境中能更好地學習。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的同時注重情感的投入,創作民主、平等、自由、溫馨的課堂氣氛,讓學生在你的課堂上如沐春風,而不是戰戰兢兢,使學生敢說、樂說。
四、創造英語語言情景,激勵學生運用
語言交際總是發生在一定的情景下。人類學家馬林諾斯基曾經指出,“如果沒有語言情景,詞就沒有意義?!笨梢姏]有特定的情景,語言交際就難以實現。教師利用情景或設置情景就是實現交際的手段之一。比如,在學習年、月、日的表達時,我帶了一本日歷和一個蛋糕模型走進教室,我說,“Today is October eleventh,it’s my birthday.”然后問學生“When is your birthday?Can you tell me?”這樣一下子激起了學生的興趣,引發了學生用英語詢問彼此生日的欲望,接下來的詞匯教學和對話操練便水到渠成了。創設情景的方式很多,利用多媒體實現“Around the World in a Day”;利用游戲訓練“Where is...?It’s...”“What is...?It’s (He is/She is...)”把講桌布置成柜臺實現“Shopping”。
五、加強自身修養,實現真實的交際
交際并不是人們理解的簡單對話,比如老師拿起一本書問,What is this?生答,It’s a book...然后老師拿起一支鋼筆、一把小刀、一把直尺反復提問,這只是機械的操練。交際必須實現對未知信息的獲得,并且符合英語的表達習慣即了解中西方文化的差異。比如回答“Happy New Year.”學生會說“Thank you.”實際上應說“The same to you...”而回答“Happy birthday to you.”時應說“Thank you.”在英語教材也有詢問路線的交際活動中遇到的問題,還有中國式的謙虛也是交際中常犯的錯誤。這就要求教師有更強的實踐能力和口語表達能力。
總之,教師還要加強對教法的探索,創新使用各種教學法,并時刻注重對學生學法的指導,教學相長,逐步形成自己的教學風格和教學藝術。
作者單位:江蘇省淮安市淮海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