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的理念認為,體育活動課是體育課的延續,故活動課不管是場地器材的安排,還是班組活動都是統一性的,其管理模式制約了學生自主性能力的發揮,導致學生對體育活動課的態度與傳統體育課的態度一樣,喜歡體育卻不喜歡體育活動課。課程改革把學生從傳統的體育課模式帶入了充滿活力激情的新的教學模式中來了,那么體育活動課是否也需要改革呢?傳統的理念是否要改變呢?
一、自主性體育活動課模式的基本理念
傳統的體育活動課模式既然不受學生的喜愛,那么改革活動課模式勢在必行,應以課程改革為促進劑、潤滑劑,明確健康第一的真諦,充分發展學生參與活動的自主性。把活動的自主空間還給學生,讓學生充分體現自我,發展個性,培養學生主動參與學習的自主性,培養學生的人際交往能力和創造能力。
二、自主性體育活動課模式應具備的條件
1.要有良好的活動環境
體育運動首先是身體的運動,學校體育,學生是活動的主體,青少年的激情表露,就會產生發自內心的歡笑聲,吶喊聲,這種聲浪勢必會影響安靜的學習環境。學校運動場地的建設,最忌的就是在教室周圍。因此,學校的運動區與教學區應有一定的距離,并具有封閉性能。學生在這樣的運動環境中活動,無所顧忌,沒有心理負擔,對身心的發展起著積極地影響。另外,具有封閉性能的運動區,還可解決學生活動時的管理問題,學生進入這樣的運動區后就不會隨意地進入教學區或教室。不論參與何種運動或觀賞比賽或散步,都會自覺不自覺地遵守活動要求,優化了體育活動課的管理。因此,良好的運動環境,是自主性體育活動開展的保證。
2.要有觀賞性的運動競賽
自主性體育活動,給學生留了活動的自主空間,沒有強制,沒有壓力,沒有心理負擔。但對有些不喜歡運動的學生而言,就等于放棄了活動的機會。因此,為培養學生終身體育意識和全民健身的參與能力,為培養學生對體育競賽具有欣賞能力,在體育活動課中,有計劃地安排具有觀賞性的運動競賽,無疑能起到調節活動氛圍的作用,使那些不喜歡運動卻喜歡觀賞運動的學生參與,或對本不欣賞但卻在激情奔放的叫好聲、助威聲的吸引中不由自主地參與觀賞,有目的地培養學生觀賞競賽的興趣和能力。
3.要有全民健身理念作支撐
人是有個性差異的,對體育運動的認識、興趣、喜好,差異性很大。一堂體育活動課,幾百人的參與,運動場地、器材是否能滿足學生,這對自主性體育活動課開展的好壞有著直接的影響。就目前而言,眾多學校體育場館的建設基本上仍是按競技項目設置的,特別是田徑場中央的足球場浪費現象嚴重。因此,對運動場地的布局,器材的設置,有必要重新組合。特別是新課程的實施,學校體育的理念應隨之更新,傳統的學校體育競技化觀念要轉變。場地、器材的布局和設置,應以學生喜好的運動項目為主,并以全民健身理念作支撐,引進全民健身活動器材,設置健身長廊,健身路徑等。
三、結束語
自主性體育活動課模式能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性,激發起學生參與運動的自主性和積極性。培養學生人際交往能力和創造能力,促進學生積累終身體育和全民健身活動的能力。
自主性體育活動課模式能充分體現以人為本的理念,調節學生的心理感受和應變能力。培養學生對競技運動的欣賞興趣和能力,對提高國民的競技體育欣賞水平,促進競技體育市場化、商業化有著積極的意義。
因此,課程改革不僅是課堂教學的問題,學校體育有它的特殊性,應把課改理念拓展延伸,然后對活動課加以改造。況且,培養學生終身體育意識和全民健身活動的能力,活動課的功效遠比課堂教學更實際、更顯性,更能使學生認可。
作者單位:河北省唐山市第二十六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