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農村中學工作十多年來,筆者經歷了兩套教材。江蘇《牛津初中英語》這套教材與過去的教材相比,話題生動活潑、內容豐富多彩,突破了長期以來教材一元化和把課程窄化為教材的觀念的束縛,但在長期實踐中,我們發現廣大農村學生發展中存在制約點,即單詞量大、閱讀量大和跨度大。它們極易造成英語學習的兩極分化現象,主要有以下三個方面的原因:
一、教師觀念落后,“有飽有餓”
《英語課程標準》要求教學要面向全體學生,突出學生主體地位,促進學生發展。面對新課改,我們教師應該轉變觀念,努力探索適應課程改革的教學方法和模式。但實際中,很多教師還是“穿新鞋走老路”,仍用“填鴨式”等舊方法進行教學,這種新教材、新觀念和舊教法之間的矛盾必然給學生的學習帶來新的誤區、新的困難。此外,很多教師出生在農村,知識面較窄,出去學習的機會少,信息不靈,而現行教材內容多,要求高,有時教師為了趕進度,教學比較匆忙,沒有一一落實,也沒有很好地進行分層教學。
二、學生面對困難,有進有退
1.學生個體在英語基礎方面存在差異
學習英語對于目前農村中一些沒有英語基礎的初中新生來說,有著一定難度。而對于部分參加過英語興趣小組學習的學生以及學過《牛津小學英語》的學生來說,則相對容易些。這樣一來,學生個體在英語基礎方面的差異就很容易導致兩極分化。
2.缺乏良好的學習英語的心理素質
農村學生由于地域和環境等因素限制,知識面相對較窄,開始時對學英語感到新鮮,但學習目的不明確,學習態度不端正,就會出現這樣的情況:感興趣—興趣減退—失去興趣—厭倦和反感。久而久之,學生學習的興趣就減退,導致學習成績下降。
3.沒有把握良好的學習方法
(1)單詞、詞組死記硬背
由于沒有把好語音關,所以學生普遍存在著發音不準、句子不會讀的現象。記單詞時都是用逐個讀字母的方法,根本不考慮音、形、義的結合。甚至出現有的學生為了防止讀音遺忘,常在單詞上標注漢字讀音的極端做法。
(2)上課注意力難以集中
由于缺乏上好英語課的基本詞匯,沒有具備語言學習聽說的基本技能和能力,上課聽不懂,無法理解句子和課文,長此下去,學生就一無所獲。
(3)不善于歸納和總結
學校,尤其是農村學校,長期采用陳舊的教學方法,學生學習不主動,思維不積極,更沒有把新舊知識積累和串聯起來,造成新舊知識脫節。
(4)膽小害羞,不敢開口
大部分的農村學生膽小害羞,在課上有問題不敢說,不敢大聲回答教師的提問,不敢朗讀課文,唯恐教師批評,同學嘲笑。這樣一來,他們在學習上的困難越來越大,效率越來越低。
三、家長教育孩子,有優有劣
除了學校教育,家庭教育也不能忽視。家庭教育是學生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學生的成長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不利的家庭環境對學生的性格、品行、學習態度都會產生負面影響。在農村地區,學生家長外出打工的比較多,對孩子的學習督促不是很及時;另外,農村學生的家長大多文化水平較低,對孩子無端溺愛,沒有為他們創設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這樣一來,英語學習的兩極分化現象自然就很嚴重。
為了防止英語教學中出現此類現象,讓弱勢學生擺脫困境,迎頭趕上,我們教師需要對癥下藥,采取一些相應的教學方法和對策。筆者從教學實踐中體會到,應采取以下對策:提高業務素質,更新教學觀念;深入了解學生,抓好入門教學;讓教學過程充滿生機活力,并關注不同層次的學生;從實際出發,有效進行補償教學;贏得家長支持,合力做好家庭教育。
當然,改變這種現狀并非一天之功,它需要教師和家長持之以恒的努力。天道酬勤,只要教師肯下功夫,這種現象就會逐步得到改善。
作者單位:江蘇省贛榆縣青口三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