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廣角”是人教版教材中新增的一個教學內容,它通過系統而有步驟地向學生滲透一些數學思想方法,來解決日常生活當中碰到的實際問題或數學問題,以此培養學生的應用意識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信息技術”作為教育現代化的一種手段,它改革了傳統的教學模式,使課堂充滿了生機與活力,彌漫著喜悅、困惑、成功等情感體驗,提高了教學效率,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在“數學廣角”教學中合理地運用信息技術,可以更有效地組織教學,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拓寬學生的思維,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并增強學生的信息素養。
一、運用信息技術虛擬現實,把知識還原于生活實際
課程標準中指出:“數學教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教師要緊密聯系學生的生活環境,從學生的經驗和已有的知識出發,創設生動的數學情境……”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中,要盡量將學生在生活中見到、聽到、感受到的數學現象和數學問題帶入課堂,拉近學生與數學的距離,使抽象的數學概念變得通俗易懂,從而使他們體驗到數學的價值。而信息技術的超時間、空間的虛擬現實功能,可以模擬現實教學中不可能出現的虛擬生活情境,學生在這種情境中學習,很容易與自己的生活實踐或個體經驗、感受聯系起來,在“活”的環境中輕松掌握知識。
二、運用信息技術激發興趣,調動學生的求知欲望
利用信息技術來上課,學生的熱情會比常規的數學課堂要高出很多。根據不同的指令,計算機可以進行不同的工作,可以性地前進、后退,也可以聯想性跳轉、鏈接。展示的內容圖文并茂,影音同步,多姿多彩。這樣的人機交互方式能使學習的過程不再枯燥呆板,而是妙趣橫生,學生的學習興趣能很好地激發起來,形成強烈的學習動機。當學生對學習的對象產生濃厚的興趣時,他會積極主動地進入學習活動。傳統的教學手段和設施由于其局限性,往往不能滿足學生的需要,會影響教學的效果。而信息技術教學手段則能彌補傳統方法的不足,使教學具體、生動、形象。針對小學生好奇心強、活潑好動的性格特點,善用信息技術進行數學課堂教學,通過形象生動的畫面,聲像同步的情境,悅耳動聽的音樂,能迅速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促使他們自主自覺地參與學習活動。
三、運用信息技術優化過程,提高“數學廣角”教學效率
培養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是數學教學的主要目標之一,運用信息技術不僅縮短了教師的板書時間,簡化了教學過程,加快了教學節奏,把較抽象的數學知識直觀地展現在學生面前,而且還可以使學生在一節課中能保持著積極的思維和思考狀態,使他們吸收到更多的知識,有效地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這是傳統的數學教學所無法比擬的。
如《數學》三年級上冊第112頁的“巧妙搭配”:通過課件出示兩件上衣,三件下裝的畫面,問:有幾種穿法?我們可以根據學生的回答拖動上衣和下裝進行搭配,通過課件的直觀展示,學生很快就想出了幾種方案。這樣就更有效地解決了教學中的重點,突破了難點,又激活了學生的思維,優化了教學過程,豐富了教學形式,提高了教學效率。
信息技術在“數學廣角”中的運用,讓學生在愉悅的環境中發揮想象力,有利于感受數學思想方法的奇妙作用,受到數學思維的訓練,逐步形成嚴密有序地思考問題的意識。同時逐步培養他們探索數學問題的興趣,發現、欣賞數學美的意識,從中得到美的熏陶、情感的升華。
作者單位:安徽省蕪湖市大慶路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