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目前,高中化學教學已經進入了基礎教育新的課程體系的全面實施階段。客觀來講,高中化學傳統的作業觀已經不能適應新課程實施的要求。因此在施行新課程標準的背景下,對高中化學作業優化設計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關鍵詞:高中化學 作業 優化設計
一、引言
當前,高中化學教學已經進入了基礎教育新的課程體系的全面實施階段,但是縱觀國內對于高中化學教學的研究,多是從教學方法和教學效果的角度進行研究,研究高中作業創新的很少。客觀來講,高中化學傳統的作業觀已經不能適應新課程實施的要求。因此,在這個背景下研究如何按新課標和學生的認知能力優化設計高中化學作業顯得尤為重要。
二、傳統作業模式存在的弊病
(一)目標欠明
傳統作業的功能定位于“鞏固知識、強化技能”上,過于注重作業的認知作用,而相對忽視作業的育人作用,忽視作業對學生整體發展的促進作用。總認為“做比不做好”。這種認識的狹隘加上應試的影響,導致了教師布置作業時忽略了對作業的精心設計,內容隨意,作業陷入了機械重復、單調封閉的誤區。
(二)體系欠全
許多教師設計作業時沒有針對學生現有的知識、能力水平的實際和教學需要形成一套有系統性,并嚴格控制數量的作業體系。布置的作業設計中知識、技能訓練點的排布相當零散和重復,不少訓練點的選擇和時序安排缺乏科學性。
(三)滲透欠廣
傳統的作業的應用面太窄,僅局限于課本,脫離生活實際,缺乏應用性。因為,在教學中有許多抽象難懂的概念和原理,教師往往希望學生全盤接受,但是學生還是無法理解,無法記住,教師只有借助布置重復性作業強迫學生接受。長期以來,作業一直偏重理論型作業,而忽視了實踐型作業。
三、高中化學優化作業設計應遵循的原則
(一)科學性原則
要以科學的理論為指導,理論認識是作業編寫的基礎和前提。編寫作業必須以基礎理論為指導,遵循學科規律,以保證每一項作業都有明確的目的和科學的依據,以保證作業內容沒有科學性錯誤和作業編排體系的科學性。
(二)針對性原則
針對性是指作業的內容與教學內容和要求目標相吻合。在作業設計中既要針對每一具體的知識內容,又要考慮學生實際,兼顧學生原有的經驗和學習興趣,作業內容要針對教材,緊扣課堂教學內容,,把著力點放在幫助學生打牢基礎,促使學生提高能力上,做到有的放矢。
(三)多樣性原則
教師在設計作業時,不應停留在對知識的重復模仿、機械記憶,而應針對不同的教學內容,打破單一的書面作業形式,注重多樣化,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凸顯學生主體,變被動的完成任務為主動探索研究,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與實踐能力。
四、高中化學優化作業設計的策略
(一)重新定位作業功能,實現“三個創新”
1.觀念創新
確立“以促進學生的發展為本位,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的作業觀”,將作業視為學生成長的履歷,成為學生成長的生長點,突破以往在應試教育下作業功能的片面價值觀。
2.模式創新
新課程下的作業模式應不是單一的,應是豐富多彩的。教師在設計作業時,應該追求作業的創新性,要用新型的作業,引導學生舉一反三,激發學生的創新潛能,重點需要做到以下兩點:
(1)作業內容的多維化
即教師的作業內容要突破書本的束縛,通過作業將學生引向廣闊的空間。
(2)作業形式的多樣化
作業內容的多樣化決定了其形式的多樣化。作業的形式可有:書面作業、口頭作業、實踐活動作業、閱讀作業、查找資料作業、思維訓練作業等。
3.方法創新
通過方法創新來激發興趣,促進學生有效學習,全面提高學生素養,重點需要做到以下兩點:
(1)作業設置上注意分層安排
分層安排是指在作業的內容、數量、難度上要有供學生選擇的余地,使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學習能力自主確定應完成的作業內容,作業數量和作業難度。
(2)作業數量上注重科學有效
作業的數量一定要適當。一方面要保持一定的作業量,另一方面不能作業量也不應該太大。教師應該學會把握這個度。
(二)遵循學生學習的“兩大規律”
1.遵循激發學習動機的規律
學習動機是直接推動學生進行學習的內部動力,即內驅力。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有了興趣,再難的題學生都愿意去嘗試。興趣是學生作業的內驅力。傳統的作業形式過于單一死板,內容缺乏創意,加上老師缺乏創造性的使用,因而學生感到作業面目可憎,喪失了對學習的興趣。因此作業的設計應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動機,盡量設計靈活新穎,富有趣味的作業,增強學生的求知欲。作業設計興趣化,既要符合學生的心理特點,又要符合高中化學的學科特點。
2.遵循記憶的規律
人的記憶是有規律的:在剛學完的第一個小時內,保存在記憶中的信息迅速減少,然后遺忘的速度逐漸變慢。為了增強記憶,鞏固知識就要進行及時的復習,合理安排學習和復習時間,排除各種干擾。如果根據記憶的規律來設計作業,作業的有效性就可以得到大大的提高。記憶的規律還告訴我們,適當的過度學習對增強記憶是有益的,這個度應維持在50%左右,當超過50%時,過度學習就會引起疲勞,注意力分散等負面影響,產生厭倦情緒。任何學習,都是有一個過程的,不是一步到位的,都要經過由淺入深,由易到難的循序漸進的過程。學生在校的學習主要是以學習間接經驗為主,作業設計還應遵循(下轉第180頁)(上接第179頁)循序漸進、理論聯系實際等把學習和實踐活動結合起來,增強記憶的效果,作業的時效性就會大大提高。
五、結論
目前,高中化學傳統的作業觀已經不能適應新課程實施的要求。所以教育工作者應該結合高中化學新課程實施的相關要求,對高中化學作業的優化進行研究。本文認為教師在布置作業時,應該實現“三個創新”,即觀念創新,模式創新和方法創新;還要循序兩大規律,學習動機規律和記憶規律。作業在高中化學教學中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廣大教育工作者要認真做好學生作業設計和布置工作。
參考文獻:
[1]翟生明.彈性作業.中小學管理.2009(7).
[2]何如濤.新課改下初中化學作業設計、評價的實踐與思考.化學教學.2008(9).
[3]孫衛勝.審視新課程理念下作業批改的走向.人民教育.2009(9).
作者單位:上海市盧灣區五愛高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