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進生”,一般是指那些學習成績差但表現尚好或學習差、紀律差、行為習慣差的學生。過去人們把他們叫做差生,現在稱為后進生,即“后來進步”之意。需要強調的是,后進生不是指由某些遺傳或生理的因素造成的智力落后、反應遲鈍、腦功能輕微失調(多動癥)等等的兒童,也不是指已經走上犯罪道路、“反社會行為”的“問題兒童”,主要是指在教育的主導影響下形成的特殊學生,即所謂的“雙差生”——在品德和學業兩方面都比較差的學生。所以,對待后進生我們要有一個正確的認識,同時要有一個正確對待后進生的方法。
面向全體學生,大面積提高學生學習成績是九年義務教育的根本宗旨,后進生的轉化是實現這一教學目標的關鍵。教師應樹立正確教育觀,正確的教育行為的價值取向,倡導全面發展的教育觀念。為此,我認為教師應從思想上和行動上做到以下幾點:
1.教師要有對后進生常抓不懈的思想準備,初中數學后進生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他們的學習態度、學習思想、學習方法、學習習慣、知識基礎都有待于糾正、指導、養成,而這些又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時時刻刻、日復一日隨時隨地關注指導才能糾正過來,得有滴水穿石的精神。
2.平等地對待學生,應在人格尊嚴上平等對待后進生。盡量避免諷刺挖苦或批評,甚至一個嚴厲或蔑視的眼神都不要有,應多注意發現閃光點且及時表揚他們。
3.熱情地關心學生。愛是催進劑,冷淡無情是滅火劑。后進生有很強的自卑情緒,這種情緒左右著學生的思維發展、學習信心和熱情。這就需要教師用自己的愛心、信心和真心去點燃他們的熱情和信心,使他們帶著自尊自強的信念,去克服困難。總之,教師應在生活上、思想上、學習上、心理上全方位地讓他們感受到教師在關注他、愛護他,這樣他們才會在自我矯正中不斷進步。
4.全面了解學生。掌握他們的優缺點,把握它們的思想脈搏,這樣才能有的放矢,因材施教,從而正確地引導他們。
5.時常注意訓練學生,使他們養成應用科學的學習方法的習慣。授人以“魚”,不如授之以“漁”。現代教學論認為:教師的教育方法要滲透方法指導,沒有滲透方法指導的教育,至少是欠科學,欠完美的教育。教師除在課堂上加強思維過程分析,讓學生經歷知識的發現、形成過程,讓學生掌握解決問題的方法之外,還應讓學生養成課前預習、及時解決疑難問題、課后階段復習的習慣。
6.注重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第一,在課堂教學中,要緊扣教材內容,把枯燥抽象的數學知識講得富有趣味,可以通過一些幽默的語言,一些有趣的數學故事和解題方法,講生動的實際例子,精心設計問題情景和懸念,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第二,運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調動學生多種感知覺的配合,從形象思維方式入手,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第三,可組織學生開展課外活動。既讓學生學習了課外知識也鍛煉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
7.遵循認識規律,改進教學方法。課堂教學的中心是“教”與“學”的有機結合。上課的目的就是在教師指導下,學生通過自己的思維活動獲得知識和技能,因此課堂上首先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作用,要形成教師是主導,學生是主體的積極形式。要克服傳統教學方法,教師應注意創設情景、引導發現、精講多練、善于將教學內容條理化,抓住概念的實質予以突破。采取“低起點,密臺階,步步設疑,分層推進”的教學策略。必要時可適當地對差生降低要求。其次,恰當的教學節奏,也是教師必須注意的方面。由于差生的認識前提差,教學中要考慮到他們對新知識的接受能力,因此,講授新概念時,要放慢教學進度。加強直觀教學也是重要環節。直觀演示能使抽象的理論形象化,不僅有利于對數學知識的理解和掌握,而且有利于激發學生的興趣,使學生產生渴求新知的心理狀態。另外,讓學生多做精選題既可訓練其靈活運用新知的能力,又可開闊其視野、拓展其思維能力。
8.注重個別輔導加強課堂練習,由于相當一部分后進生的觀察力、理解力、記憶力和推理能力等方面,確實與一般學生有不同程度的差距,所以對這類學生的個別輔導,就成為必要了。輔導的目的,其一在后進生學習過程中的關鍵時候給予必要的點撥和啟發、甚至講解,有助于激發他們的靈感,教師在發現問題了解各類學生解題情況的基礎上,進行有的放矢的講評,能使學生對基礎知識的理解得到進一步的鞏固和深化。在這個基礎上,再針對性布置練習,學生就能獨立完成。這樣反復進行,形成良性循環,對差生的轉化是有利的。其二,教師的輔導還應該表現在加強對他們學習方法的指導。要指導他們克服盲目性,做到有計劃地學;要指導他們課前預習帶著問題聽課,做到有目的地學;更要指導他們課后總結,加強練習,及時復習,做到堅持不懈地學。
作者單位:河北省藁城市特殊教育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