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中指出,要改變課程實施中過于強調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現狀,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勤于動手;培養學生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本文就如何突出地理學科特點,培養地理學習興趣談了以下幾點體會。
一、上好地理緒論課,激發學生的地理學習興趣
地理是一門基礎學科,它既有自然科學知識,又有社會人文科學知識。學習地理,可以幫助我們認識人類賴以生存的地理環境,認識人類活動與地理環境的關系,樹立科學的人口觀、資源觀、環境觀和可持續發展觀念。常言道“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人教版七年級(上)地理緒論《與同學們談地理》是學習地理的關鍵一節,絕不能認為它是可有可無的內容。筆者上課前對這一節教學精心設計。例如:我國有許多大江大河,為什么有的稱江、有的叫河呢?我們泉州的九一路為什么改名為九一街?南俊巷為什么更名為南俊路?為什么地球表面有些地方山嶺崎嶇,有些地方卻平原坦蕩?在國際長跑比賽中,為什么一些來自東非高原的選手常常能夠取得好成績?……鼓勵同學們對這些問題進行積極思考,展開討論。對于這些問題,同學們雖然一下子難以找到滿意的答案,但是激發了同學們解決問題的興趣,為今后的學習埋下伏筆。與此同時,我歸納得出生活離不開地理,讓同學們明白學好地理,是為了更好地生活。并且給學生介紹一些學好地理的方法,為整個地理學習過程打下良好的基礎,起了個好頭。
二、重視地理圖像教學,提高學生的地理學習興趣
中學地理課本中的插圖、地理圖片是課本內容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地理知識的綜合體現和濃縮。以圖釋文,圖文結合,形象直觀,有助于學生對地理知識的理解,擴大學生的地理視野,激發學生的求知欲,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和想象能力。例如:在學習地圖上的比例尺時,同學們雖然在小學時已學過比例尺,但對“比例尺越大所表示的范圍越小、表示的內容越詳細;比例尺越小所表示的范圍越大、表示的內容越簡單”這個知識點理解有一定的困難,但若結合人教版地理七年級(上)第33頁圖1.37中國地圖和圖1.38北京地圖來理解記憶就變得輕松了,而且也使同學們進一步學會讀圖、析圖的方法,提高了地理學習興趣。
三、拓展地理教學時空,發展學生的地理學習興趣
拓展地理教學時空,引導學生超越課堂,融入社會。現代地理教學提倡開放式的教學模式,地理教學若僅僅蝸居于三尺講臺、一間教室是遠遠不夠的。就人教版地理新教材而言,在內容的編排上大大增加了一些開放性、探究性較強的內容,對于這一部分內容的教學,我們要注重調動學生的自主能動性。在教學過程中大膽放手,讓學生在自主探究中獲取知識、形成技能。如:在講人教版地理八年級(上)《多民族的大家庭》這一節內容時,由于這部分內容與我們日常生活聯系密切,是進行國情教育和實踐活動課結合的良好契機,因此,我將本節課設計為活動課,采用開放式教學方式。課前讓學生分組收集有關少數民族風俗習慣、服飾、傳統的體育項目、民族舞蹈等的圖片、資料,上課時讓學生上臺展示圖片,講解資料或演唱自己收集的民族歌曲,表演民族舞蹈等,寓教于樂,同時,引進競爭機制,分組競賽。整堂課好戲連臺,或演講、或小品表演、或資料展覽、或歌舞表演等不一而足;有一位男同學甚至男扮女裝,勇敢地上臺表演了幾種少數民族的舞蹈,其惟妙惟肖的演技,讓人捧腹大笑。同學們爭先恐后地搶問題回答,爭著為本組掙分,難能可貴的是,如果有同學回答問題不完整,馬上就有同學補充回答,課堂氣氛異常活躍,就像是一臺別開生面的聯歡晚會。最讓老師吃驚的是,許多平時不愛發言的學生在這種活動課中也放開了手腳,表現得特別出色。課后,我要求學生將收集的材料匯總,制成各種專題的手抄報,由科代表負責組織在班級張貼,供同學們互相學習,達到資源共享。這樣的課,既拓展了地理教學時空,又發展了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
四、加強鄉土地理實踐,培養學生的地理學習興趣
新課程的重要理念之一是“學習對生活有用的地理”,新課標要求“提倡把鄉土地理作為綜合性學習的載體”。在地理教學中,要貼近學生的生活和生產實際,要善于聯系實際,結合實際,要充分聯系泉州的地理知識,實現統編教材與泉州地理的互補整合,使地理的教學內容更加直觀、具體,有利于培養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如:泉州被譽為“世界宗教博物館”,在學習人教版地理七年級(上)《世界的語言和宗教》這一節前,筆者就先帶學生實地參觀了泉州西街基督教教堂、開元寺、涂門街清真寺,使學生們對三大宗教在建筑風格、宗教活動、服飾等方面有所了解。這樣,在學習這一部分內容時,學生就很輕松;又如:在學習人教版地理八年級(上)《因地制宜發展農業》后,筆者帶領學生參觀鯉城區科技示范基地——坂頭蔬菜基地,請基地的科技員現場講解,讓學生從農產品發展特色分析它的區位優勢和科技含量,提出今后的發展方向,與科技員交流,加深了對教材的理解;再如:在人教版地理八年級(下)《西南邊陲的特色旅游區——西雙版納》一節的教學中,在學生了解了西雙版納充分利用本地的豐富旅游資源發展旅游業,取得巨大經濟效益后,提問:泉州有哪些重要的旅游資源?對泉州經濟發展有沒有促進作用?對于本地旅游資源,學生所見所聞甚多,紛紛發表意見。接著繼續引導學生討論,如果你是泉州市的旅游局長,你覺得泉州還有哪些旅游資源潛力可以挖掘?泉州旅游業的發展是否存在一些問題?你覺得應怎樣解決這些問題?許多學生不想錯過這個當“局長”的機會,爭著提出自己的見解,挺威風的,課堂氣氛熱烈,興趣盎然。
總之,突出地理學科特點,培養地理學習興趣,可以通過多種方式、多種途徑進行,以促進學生的主動學習,提高學生的思想素質和學習能力。作為地理教師,要勤思多學,大膽實踐創新,在教學中遵循寓教于樂的原則,讓學生懷著興趣情緒進行學習。把學生從學習興趣中迸發出來的高漲學習熱情和主動學習的自覺性,逐步地引向對掌握學習內容、探究有關知識的樂趣和志趣,讓學生想學、樂學、會學。
作者單位:福建省泉州市第十五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