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課程標準》明確指出:“數學課程不僅要考慮數學自身的特點,更應遵循學生學習數學的心理規律,強調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讓學生親身經歷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模型并進行解釋與應用的過程,進而使學生獲得數學理解的同時,在思維能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方面得到進步和發展。”基于這一理念,我們在進行數學教學時,要讓學生自己主動參與,親身經歷數學知識的探究過程,并產生積極的情感體驗,讓他們主動建構屬于自己的知識結構,真正實現從聽數學、看數學、練數學到做數學的轉變。
一、在情境中體驗
著名數學家華羅庚說過:“人們對數學早就產生了枯燥乏味、神秘難懂的印象,成因之一便是脫離實際。”教學中,在不違背教學宗旨的基礎上,盡量為教學內容選擇、補充生活背景,讓學生體驗到數學問題來源于周圍的生活世界中,從而讓學生產生親切感,變“要我學”為“我要學”。
1.創設生活情境
數學與生活是息息相關的,數學知識來源于生活,又回歸于生活。例如,在教學《確定位置》一課時,我讓學生找一找生活中哪些地方需要確定位置,同學們興致盎然,有的說:“要確定自己家的位置就要知道住在哪個小區的第幾幢樓房、第幾層和第幾室。”有的說:“到電影院看電影找座位要知道是第幾排第幾座。”還有的說:“做廣播操要知道站在第幾排第幾個。”……同學們爭先恐后,各抒己見,不僅加深對新知的理解,而且在培養學習能力的同時,還使學生體會到了數學與生活的聯系,明確了數學是生活的事,使數學學習富有生活情趣。
2.創設問題情境
例如,教學《簡單歸一應用題》一課,我先給學生提出了這樣一個數學問題:如果現在要求很快測算出全班50位同學的總體重,怎樣來測算呢?學生討論后,爭相回答。
生1:可以先測量出每位同學的體重,再把它們加起來。
生2:這太麻煩了,我只要先測出一位同學的體重,再乘以50就行了。
生3:這個辦法不行,如果選出的同學體重太輕,那算出的得數就太小了;如果選出的同學體重太重,那算出的體重就太大了。
生4:我同意他的說法,那么怎樣才能很快地測算出全班總體重呢?
這時,一位同學興奮地說:“可以先測出幾位同學的體重,計算出他們的平均體重后再乘50。”大家一致認為這個方法好。
……
由于這道題是我和學生共同探討建構的,所以學生對該題的結構、數量關系了如指掌,很快就掌握了這類題的解題思路。
二、在自主探索中體驗
例如,教學《平行四邊形面積》一課時,我先運用“移多補少”的方法計算不規則圖形的面積,接著出示平行四邊形,并問學生:“你已會計算哪些平面圖形的面積?你能根據已學過的平面圖形的面積推導出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計算公式嗎?”然后讓學生拿出課前準備好的平行四邊形紙片,自己先獨立探究,再小組合作交流:你是怎樣把平行四邊形轉化成已學過的圖形?轉化后的圖形與平行四邊形有什么關系?你是怎樣推導出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計算公式的?同學們人人動手,個個參與,有的同學從平行四邊形的一個頂點出發畫一條高,再沿著高剪開,然后平移,將平行四邊形轉化成長方形,還有的同學發現沿著平行四邊形任意一條高剪開,然后平移,也能將平行四邊形轉化成長方形。通過剪、平移,同學們很快發現平行四邊形的底、高和面積分別與長方形的長、寬和面積相等,并能推導出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計算公式,并且對平行四邊形面積計算公式的來龍去脈有了比較深透的理解。這樣,通過讓學生親身體驗平行四邊形面積計算公式的探究過程,不僅使學生在親身經歷中牢固地掌握了新知,自主構建了知識結構,而且培養了學生自主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在合作交流中體驗
例如,教學四年級上冊《統計與可能性》一課時,學生統計適合穿小號、中號、大號校服的各有多少人?我并沒有按傳統的先教后學的方法,而是讓學生主動地、積極地尋找記錄方法。有的說,直接在表格內數一數;有的說,用不同的符號記錄;還有的說,用畫“正”的方法記錄……緊接著,我組織學生進行小組討論:你們認為用哪種方法統計比較好,為什么?學生的思維被激活了,討論得非常熱烈,課堂氣氛一下子活躍起來。有的說,直接在表格內數的方法不夠好,會重復,而且太慢了;有的說,用畫“正”的方法清楚,不會重復而且速度快……從上面的教學過程可以看出,合作交流使學生體會到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為學生的思維提供了一個更廣闊的空間。整個活動中,人人動手、積極交流,自主建構屬于自己的知識結構。
四、在自我反思中體驗
反思是指對自己思維和學習過程的自我意識和自我監控,是思維的一種高級形式。小學生由于學習個體差異,他們的學習方式、獲取知識的能力不盡相同,所產生的情感體驗也不盡相同。因此,在學生探究新知以后,教師要給予學生反思的機會,讓他們反思知識的探究過程,反思自己探究知識的情感體驗,讓他們在反思的過程中去感悟、去發現、去創造。
讓學生在體驗中學習數學,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使學生在親身經歷數學知識的發生、發展過程中,自主建構知識結構,體驗學習的樂趣,促進了學生全面、和諧和可持續性發展。
作者單位:江蘇省儀征市青山中心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