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體育藝術2+1”項目讓學生在眾多的體育和藝術項目中挑選出自己最喜愛的項目進行學習,目的是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在參加課外文體活動中得到藝術的熏陶,并使其發展成學生的藝體特長。對于培養學生的健全人格,減輕課業負擔,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有著非常積極的意義。
關鍵詞:體育 藝術 2+1項目
“體育藝術2+1”項目是義務教育階段推行的確保學生在九年義務教育階段內掌握2項普及性質的體育項目如球類、跳繩、棋類等和1項普及性質的藝術特長如音樂、舞蹈、繪畫等的教育改革嘗試。讓學生在眾多的體育和藝術項目中挑選出自己最喜愛的項目進行學習,目的是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在參加課外文體活動中得到藝術的熏陶,并使其發展成學生的藝體特長。“體育藝術2+1”項目對于培養學生的健全人格,減輕課業負擔,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有著非常積極的意義。
一、專家引領示范、追蹤過程,發現問題及時處理,將2+1活動的開展持久化、深入化
尋找實施路徑,破解發展難題,提升項目質量,成為我們研究的主要問題。示范引路,以點帶面,穩步推進,是項目工作展開的思路。“體育、藝術2+1”項目的全面實施需要從操作層面給予引領和示范,發揮示范學校的引領作用,以獨特有趣的情境、豐富多彩的內容、生動活潑的形式,激發學生參與的激情,營造積極參與的濃烈氛圍,將活動引向持久、推向深入。加大督查的力度,在檢查中糾偏,學校將“體育、藝術2+1”項目的活動目標、活動計劃、活動內容、具體步驟、評價標準,按工作的時段,及時上報,上級領導組對項目工作的開展情況進行定期走訪督查,匯總出現的問題、遇到的困難,尋找相應的對策,給予必要的幫助,促進其正常開展。
二、體育藝術不分家,在教學中要讓其充分融合,互相影響,共同進步
“體育、藝術2+1”項目是體育與藝術的結合,因此活動設置要有特色,富有趣味性是其亮點,另外還要有選擇性,這樣才符合學生成長的規律同時也可以滿足不同學生鍛煉的需要,“體育、藝術2+1項目”的實施落實可以從根本上將素質教育抓實、抓好,“體育、藝術2+1項目”是現代剛興起的一門學科,它體現的是文化性、多元性,辦學理念先進,在濃厚的育人氛圍中真正把素質教育貫徹到教學管理中,全校師生共同參與,將校園文化搞得特別好,體現出了學校的品位和高水準的內涵。體育與藝術,都起源于人類的勞動實踐,在發展中融會在一起,體育與藝術攜手共進,互相促進。藝術可以通過體育來豐富和發展自己,同時藝術也給體育運動帶來很大的審美價值,使體育具有了前所未有的吸引力。學生通過“體育、藝術2+1項目”的鍛煉,不僅能使個性得到張揚,彰顯學生的青春魅力,而且能使學生的審美修養和藝術能力得到提高,從而使得綜合素質得到全面提升。
三、科學、合理地組織校園2+1活動,建立有效評價機制,確保2+1活動開展的效果
為了保證順利實施“2+1”項目,學校要保證學生每天1小時的文體活動時間,特別是大課間體育活動25分鐘時間要保證,這是推動學校藝術教育和體育教學改革和發展,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和健康成長的必要條件,并且要將該項目內容在學期末對有關技能加以考評認定并將考評結果列入學生的學籍檔案,這樣一來可以讓每個學生都能較好地掌握兩項運動技能和一項藝術特長。同時為豐富校園文化生活,營造文明健康的校園活動氛圍,為廣大學生創設發掘自身潛力、展現自己的舞臺,學校可以組織體育藝術兩個教研組,制訂切合教學實際要求和學生自身發展要求的具體辦法,根據學生具體情況建立系統的專項課程進行培養和訓練,定期進行競賽活動,推動活動的發展。
考慮到“2+1項目”能夠真正落到實處,具體實施分為首推項目、任選項目和開放性項目三個層次,這樣比較有利于項目更快更好地發展。有些項目對體育活動的場地、器材等條件要求不高,可以列為首推項目,在全國各地的中小學都能夠實施。例如,體操類里的形體練習和輕器械體操等既可以在城區的學校開展,也可以在山區的學校開展。對于有局限性的項目,不同的學校可以根據自己所處的地域特點以及所具備的器材設施條件等實際情況來選擇適合自身情況的體育項目。開放性項目是針對各方面條件都比較好的學校和個人而言的,指具體的每一個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愛好、興趣選擇適合于自己的體育活動項目,最終完成達標。2+1項目的達標標準分優秀、良好、及格三個等級,采取學校認定的辦法,鼓勵學生積極參與課外文體活動、社會文體活動及家庭教育等,努力達標。
體育教育在培養人才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起著重要的作用,學生興趣愛好的培養是其中關鍵的環節,將充實學生的精神生活,讓學生的生活更加豐富多彩。隨著改革的不斷深化和對學校藝術教育功能、意義、價值的不斷思考,我們深切地感受到,在體育走向現代化的今天,體育與各藝術門類的聯系越來越密切了,體育越來越向著藝術領域逼近,藝術和體育運動項目的融合正在成為一種自覺的行為,并成為引領體育文化藝術產業發展的新趨向。
參考文獻:
[1]劉清黎.體育教育學.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3.
[2]體育心理學教材編寫組.體育心理學.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3]全國體育院校教材委員會.體育管理學.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作者單位:如皋市港城實驗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