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低年級的學生讀書有困難,教師除了要把握好閱讀教學中可遵循的原則外,在實際指導中,還要搜尋一些簡單易接受的方法。
一、想著讀,讓讀有所解
低年級學生剛接觸閱讀,很難對文本語言進行概括。指導孩子要想著讀,從讀中了解課文所要表達的意思。如在嘗試《東方明珠》片段一教學時,學生讀一句話后,問及“這句話告訴我們什么”時,只有兩種回答,一種是把這句話再讀一遍,這種回答占大多數;一種是“廣播電視塔在黃浦江邊”,這種是思維稍微好一些的孩子的回答。學生很難回答到我們所期待的答案,想著讀“東方明珠在什么地方”?在這里,“地方”一詞對學生來說就好回答了。
學生在讀中揣摩怎樣回答問題的過程,是“想”的過程,也是對文本語言感悟理解的過程。在實際教學中,大部分學生在老師的引導下,通過能夠想著讀,將“上海黃浦江邊”進行自然定位。這種讀,使朗讀有了實際意義,學生在讀時也興趣盎然,使讀充滿靈性。
二、表演讀,讓讀如歌
如一年級語文《江南》中描寫魚兒嬉戲蓮葉間的四行詩“魚戲蓮葉東,魚戲蓮葉西,魚戲蓮葉南,魚戲蓮葉北。”學生自由讀這四行詩,老師在黑板上用綠色的粉筆畫幾片碩大的蓮葉,并引導說:“如果我們教室就是一個清清的池塘,天花板是片片荷葉,小朋友們就是一條條小魚,你們能一邊讀這四行詩,一邊表演,把你愉快的心情告訴老師嗎?”因孩子年齡小,語言積累少,要他們將閱讀“魚戲蓮葉東,魚戲蓮葉西,魚戲蓮葉南,魚戲蓮葉北”時頭腦中產生的表象轉變成語言描述出來,有一定的難度。這時,我們不妨根據孩子以形象思維為主的特點,充分發掘教材,用學生喜歡的方式——“表演”來詮釋他們對文本的理解。給學生創設一個情境,讓孩子的一舉一動都成為內心情感體驗的感言人,放飛心情,盡情展示。
三、拓展讀,讓讀加深所感
“蓮葉何田田!”生長得多么茂盛啊,“荷葉挨挨擠擠的,像一個個碧綠的大圓盤。”對“何田田”一詞的理解是不需要的,但這并不意味著不需要感受詞句內在的意蘊美和形象美。教學中,要引導學生主要從荷葉的綠和多去感受荷葉的茂盛。首先激活孩子積累的關于綠色的詞語,幫助孩子加深對荷葉“綠”的感受。第二,可以讀《兒歌》,幫助孩子感悟。接著,通過角色體驗,幫助孩子置換角色,進入文本情境。最后,通過加上動作讀,再次感受荷葉蓬勃的生命力。一年級的閱讀教學要讀得清新、簡單,教師要盡可能地調動孩子已有的生活體驗和知識經驗,在讀中還原畫面。
縱觀教學讀的環節推進,無論想著讀、表演讀還是拓展讀,我個人認為都歸于“理解讀”,他能讓讀在所有的想象中超越文本,其實就這么簡單。這樣,大塊大塊的讀取代了老師條條分縷解析的讀,讓學生在讀中獲得情感體驗,加深對“事物”的認識。我覺得在實際教學中運用這一讀的策略,教學效果很好。
俗話說得好,教無定法,貴在有法。我們要站在成長的高度呵護孩子的言語生命,關注孩子語文素養的發展和言語智慧的提升,同時還要遵循孩子學語文規律。“法”就在我們每個人的心中,信手拈來,但愿這幾種“讀”能夠給大家以啟發,使孩子能輕松悅納。
作者單位:江蘇省新沂市唐店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