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堂教學是實施音樂教學活動的主陣地,學生通過規范有序的音樂教學活動,逐步培養了學生積極的、良好的、向上的、健康的、樂觀的生活態度,真正讓學生在音樂體驗活動中享受到美的教育。因此,有效課堂教學是通過課堂音樂教學活動使學生獲得發展。
音樂課堂教學是人文學科的一個重要領域,是實施美育的主要途徑之一,通過對學生進行審美教育,使學生對音樂產生感悟、表現和創造。針對不同類型的課,談談一些自己粗淺的見解。
一、合唱教學應注意學生的常規訓練
教師必須認真鉆研教材歌曲,認真研究合唱作品,讓學生懂得合唱訓練所具備的、要掌握的知識點,讓學生在有趣的合唱基本訓練中完成教學。合唱教學使師生共同參與、共同體驗、共同享受音樂所帶來的美的熏陶。師生不斷地接受學習和訓練,一直在學習,一直在創新。合唱教學中如何有效地解決難點,筆者認為,可以由淺入深,分別采用輪唱的方法、樂器輔助方式、表情和動作的聲勢律動法、歌曲二度創作簡化法、歌曲創作法、從易到難等等各種有利于合唱教學的妙法。只要教師用心做功課,相信在合唱教學上會取得良好的成效。合唱在許多場合是群體性的活動,它有助于養成學生共同參與的群體意識和相互尊重的合作精神,使學生的群體意識、合作精神和實踐能力等得到鍛煉和發展。
二、唱歌教學應注意學生的表現力訓練
唱歌表演的教學手段多種多樣,十分靈活。可以是通過想象激發學生創編表演動作的興趣,還可以是通過鼓勵增強學生創編表演動作的信心,也可以是在教學中引導教會學生創編表演動作的方法等等。通過唱歌表演的教學,引導學生展開豐富的想象力“以境入情、以境動情”。歌唱的狀態決定聲音的好與壞,因此,必須啟發引導學生通過表情和肢體動作語匯,形象生動地表現歌曲的情感與意境,最終取得觸境生情的功效,使其更好地表情達意。
三、音樂欣賞教學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教師應積極創設音樂學習環境,營造濃郁的欣賞氛圍,如音樂故事、音樂游戲、聲勢律動、音樂知識搶答、聽辨音樂等技能訓練,課堂以音樂為主線,通過多種音樂教學形式加強與學生的互動、溝通,激發學生的欣賞好奇心和積極性。教師針對教材注意拉近學生間的時代距離和音樂形式上的距離及民族地域的距離。引導學生以音樂為興趣,激發學生的聆聽欲望,聽歌聲的感染力和號召力,聽樂器的奇妙模仿力及它們的創造魔力。渲染音樂作品所要呈現的、超出語言所要表達的情境性、意境性。結合音樂基本表現要素:節奏、旋律、力度、速度、調性、和聲、調式、織體等,引導學生對音樂作品進行分類,關注音樂作品所表現的抒情性、敘事性、場景性、通俗性、詼諧性、狂想性及戲劇沖突性等特性,從中激活學生豐富的想象力和創造性思維。
四、合作學習是學生不可缺少的重要學習方式
《音樂課程標準》指出:“充分利用音樂藝術的集體表演形式和實踐過程,培養學生良好的合作意識和在群體中的協調能力”。因為具有良好的合作意識是對現代人品質的要求之一,合作學習對培養學生的協作精神有積極的促進作用。小組合作學習給了學生更多的學習機會,但要巧妙地、合理地設計安排,才能得以有效的實施。如進行合理的分組,優化組合,分步教授,反復練習,相互評價等方面,做到教給學生實實在在的能力。真正讓學生喜歡參與、喜歡交流、喜歡體驗、喜歡表演展示等表達他們獨特的見解,并能在教師的正確引導下建立合理完善的評價機制,充分體現學生評價、教師評價、家長評價、綜合評價的好處,為學生的有效發展提供廣闊的空間。
五、加強校本教研活動,有利于教學高效的實施
教研組是提高學科質量的重要保證,規范的教研組活動,應建立可行的、易操作的教學專題研討活動,制訂詳細的分工合作方案,定期的反饋交流研討,并及時對現階段碰到的問題進行分析。尋求一條可操作性有效的教學途徑,取得學校領導的重視,組員團結協作,打造優秀精良的教師隊伍,扎實進取,開拓創新,勇于創造。相信教研組努力探索將會取得更好的教學質量和成果。
六、巧妙運用多媒體課件,提高音樂教學的有效性
教師認真備課、鉆研教材,精選輔助教學素材視頻,做個善于利用網絡資源及收集素材的有心人,讓音樂教學變得簡單有趣。根據學生身心發展規律和審美心理特征,以豐富多彩的教學內容和生動活潑的教學形式,激發和培養學生學習的興趣,促使學生聽得更仔細、更認真。從而真正提高音樂欣賞的實效性與高效性。讓學生實實在在地得到美的感受與體驗。
總之,教師一定要注意尊重學生的個性發展特征。“每一個學生都有權利,以自己獨特的方式學習音樂,享受音樂的樂趣,參與各種音樂活動,表達個人的情智”。因此,教師應遵循教育教學的規律,適時地、嚴格地、規范地、有計劃、有步驟地對學生因材施教。創造生動活潑、靈活多樣的教學形式。真正讓學生感受到音樂課堂教學的其樂無窮和美不勝收。
作者單位:廈門市集美區教師進修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