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新課程改革的語文教學中,要提高語文教學的效益非沖破這套程式不可,而突破口就在于運用好問題教學法。
關鍵詞:高中語文 問題教學法 應用策略
高中語文教學的客觀現實,總是不能令人樂觀:教學的“投入”與“產出”太不成比例——課堂效益不高,學生的學習質量不高,程式化的套路死死束縛著教師的手腳。根據本人的教學實踐運用問題教學法可以改變這種情況。
一、教師必須科學地設計問題,使學生發揮智力因素,以帶動他們的創造性思維
課堂教學中,知識的掌握,能力的發展,情感的培養,都是在教師所提問題的引導下,學生從自己的學習操作活動中完成的,教學中學生的主體地位要得到充分的體現。如對《菱角的喜劇》這篇美文的欣賞,就文題“菱角的喜劇”我設計了三個問題:第一問題:“最初發表這篇文章時所定的題目是《復雜》,大家認為與《菱角的喜劇》相比那個題目更好一些,為什么?”這個問題是想讓學生確定文章體裁,從情感認知的角度來分析文章題目對閱讀接受的影響。從人類普遍的閱讀接受心理上看,一般都更傾向于富有情節性的文章。學生就可以從中找出“菱角的喜劇”比“復雜”要好的理由:因為“復雜”這個題目看起來很公式化、很乏味,引不起讀者的興趣;而“菱角的喜劇”這個近乎故事型的問題則能使人天馬行空,想入非非。第二個問題:“那么據你們的理解,什么叫‘喜劇’呢?”這個問題主要是為引入全文,貫穿全文而設計的。因為文章對“喜劇”的闡釋是具有諷刺意味的。高中學生有了一定的社會閱歷,欣賞過不同類型的喜劇電影電視劇作品,有了一定的感性認識,回答起來不會太難,經過短暫思考有的學生迅速回答:“是一種很搞笑的東西。”有的答:“它往往是以大團圓結尾的,給人以輕松愉快的感覺。”這些無疑都是喜劇所具有的基本特征,但就本篇課文來說還沒有達到要求。于是我點撥道:“喜劇的目的是什么呀?”學生回答:“褒揚好人好事,貶斥不良言行。”“本文是作者在諷刺自己。”“我知道了,喜劇還包含著對不良行為的揶揄和諷刺。”學生弄明白了“菱角的喜劇”其實是作者自嘲后的感想。
二、適時轉到以學生發現問題為主的模式,讓學生自主探究,自覺提出問題
在語文教學中,運用問題教學法,開始由老師提出問題,引導學生的學習思路,但要使學生的語文能力得到提升,能獨立地聽、說、讀、寫,就必須培養起學生自己發現問題,自己提出問題,自己解決問題的習慣。
那么如何才能讓學生學會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呢?
1.我們教師要解放思想,轉變觀念,使師生互動貫穿課堂本身
課堂上建立師生平等的民主氣氛,尊重和關愛每個學生,遇事設身處地地為學生著想,將自己融入到學生中去,為培養他們的問題意識創造一個氛圍,使他們敢于質疑,勇于爭論,從而也激發他們主動參與的熱情和表現欲望。教育家裴斯泰洛齊說:“教學的主要任務不是積累知識,而是發展思維。”課堂上,以學生為中心,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讓學生通過閱讀學習提出不懂的問題,教師對學生提出的問題進行歸類,然后組織學生討論問題,點撥學生理解問題。這樣才能使學生敢想、敢問。
2.給學生自由思考的時間和自主探究的空間
課堂上應把時間,把任務還給學生。讓學生能在課堂上有充足的時間自學思考,提出有獨到之處的問題,更使人驚喜的是通過討論學生常常能想出比老師更好的解決問題的方法,從而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了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如在《我與地壇》的教學過程中,我就給了學生一個極為籠統的問題,即:“我為什么常常要到那園子里去?請結合其中某一個‘譬如’來談談到那園子里去的理由。”學生在這個問題的討論、探究過程中,分別找出了文中許多值得研究和探討的語句。
3.認真對待學生提出的問題,尋求最佳解決途徑
為了提高教學效率,教師應對學生提出的問題進行歸類。學生提出的問題一般可分為三類:第一類,與課文內容關系不大的問題。對這類問題,一般在鼓勵其創新的話語引導下,用婉轉的語言告知學生,因為與上課內容關聯不緊,建議在課外幫助他解決;第二類,與課文內容有關,但沒有切中要害、關鍵的問題,教師可以自己解答,也可以請同學幫助解答;第三類,是那些跟課文關系密切的,能打開學生思路的問題,教師要著重對提問的學生加以鼓勵,甚至可以把問題公布出來,讓全班同學一起討論,作為學習的重點。
三、在新課程改革實施的過程當中,問題教學的進行顯得尤為重要
自行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這種最基本的能力,不僅在學生學習時期能發生遷移,而且在學生走向社會,進入生產崗位和科研崗位之后,也能遷移到一切情景中去。國外教育家有一種說法:學生智力發展水平就是他提出問題的水平,問題的深度即智力的高度。假如我們從語文基本能力遷移的角度看問題,從學生一輩子受益的角度看問題,那么,在語文教學中不遺余力地培養學生發現問題和提出問題的能力,是值得的。
作者單位:江蘇省淮安市楚州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