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數學學困生的轉化,是素質教育的要求,也是每個數學教師的重要工作。本人結合教學實際,從以下兩個方面談談數學學困生的轉化問題。
一、學困生的特點及成因
絕大多數學困生智力正常,但由于長期形成的松散、懶惰的習慣,害怕艱苦的腦力勞動,他們缺乏毅力,造成了意志薄弱的心理缺陷。當遇到難以逾越的困難時,就會退縮不前,喪失前進的勇氣和信心。
自尊與自卑交織在一起,處于矛盾之中。自卑心理一旦形成并得到發展,就會對人的個性心理產生日益顯著的消極影響,特別是中學生尚處于心理發展不穩定的年齡階段,自我否定意識更容易引起情緒的巨大波動和思想觀念的急劇變化,嚴重影響學習和生活。
學困生沒有良好的學習方法,學習效率不高,興趣下降。如不注意調節,就會對數學學習產生消極、厭倦的心理,考試成績不好,形成嚴重的失落心理,從而產生頹廢、傷感、畏懼和焦慮等情緒,這樣就更不想學習數學了。而家庭對學生的教育管理放松甚至放任,社會的不良風氣的影響,都導致學困生日益增多。
二、數學學困生的轉化措施
1.重視情感教育,熱愛學困生,使其消除戒備心理
沒有愛,就沒有教育,愛是教育的基礎和前提。由于學困生身上的毛病多、缺點多,常常遭到父母、老師、同學的冷淡甚至歧視,很少得到理解和同情,這使他們普遍背上沉重的思想包袱,自卑、自傲,對老師抱有戒備、對立的情緒,懷疑老師的真誠關愛。因此,在個別的教育轉化過程中,要更加愛護他,不嫌棄、不歧視、不疏遠他,同他談心,把他當作朋友,精誠所至,金石為開。試想,一個在老師不斷關心和呵護下的學生,他的心理會出現那么嚴重的問題嗎?即使有,也早已被老師的愛化解了。因為擁有和享受老師的愛,是每一位學生的渴望,更是每一位學困生的渴望。
2.適當降低教學的難度
在每節課講授之前,老師先組織學生復習,有目的地多提問學困生,啟發學困生復習鞏固舊知識,為學好新課做鋪墊。學困生的基礎知識薄弱,自學新知識比較吃力,老師要安排好學困生的預習,并且在自學新知識時給學困生編寫比較細致的自學提綱,設置幾個問題,以疑代思。鼓勵學困生多思考多發問,不要簡單地寫出答案,而是要細心分析,耐心點撥思路,引導其自己得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在教學中對學困生的要求要適當降低,不同類型的學生的練習量、習題的難度要有區別,把習題分為基礎題、能力題,為了不傷害學困生的自尊心,區別對待,只要求學困生完成基礎題,對于能力題可不作要求。
3.教師要改進教學方法,加大輔導力度
在課堂上安排一定時間讓學生自學、自練、討論,把班級化教學、個別輔導相結合。學生的自學、自練是個別進行的,教師在這段時間里可以對不同的學生進行分類指導,更多地關心學困生。對于他們學習中遇到的問題,及時進行解答,使他們的學習活動能順利進行;鼓勵他們積極思考,大膽提問,為他們創造更多的成功機會,不斷激發他們進步。課后也要定期進行個別輔導,集中解決突出的問題。輔導要注重基礎知識,幫助學困生理解概念、性質、定理,掌握基本運算,提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并使所學的知識系統化。
4.架起學校、家庭、社會與學生的橋梁
形成一個教育的平臺,溝通家長、學校、老師及社會各方面,使學困生能在一個和諧的環境中轉化,教師要創造一個融洽的師生關系,要經常家訪,與家長溝通教育方式方法,提醒家長多與孩子進行平等交流,建設民主和諧的家庭環境,不給孩子過多的壓力,使孩子樹立信心,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努力趕上,從而達到轉化學困生的目的。
作者單位:江蘇省贛榆縣青口第三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