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8月,我們學校成為全國首批普通高中特色建設百所項目學校之一,由本人主持申報的《“發掘‘三名文化’,打造‘責任教育…實踐研究》被列為教育部重點課題。我們在特色高中建設方面的初步設想是:以深入開展國家級課題研究為抓手。充分發掘與我校有歷史淵源的名人的精神資源(“名人文化”),提煉校園經典景觀的精神內涵(“名景文化”),開發我校文化活動精品(“名品文化”),利用這“三名文化”,進一步深化學校“倡導負責任的教育”的辦學理念。開展以“責任教育”為主題的文化育人實踐,形成“三名”文化背景下的責任教育模式,力爭成為首批“全國普通高中特色學校”。
一、發掘“名人文化”
我校獨有的悠久校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蘊是一筆巨大的文化資產和精神財富。與我校有深厚淵源的“名家”(如胡瑗、王艮等歷史文化名人、當代教育家洪宗禮)、“名師”(如于一平、葉鳳梧等)、“名校友”(如胡錦濤總書記、兩院院士李德仁等)。他們的品格、業績和思想都是我校極其寶貴的文化“礦藏”與教育資源,需要我們不斷發掘、梳理、提煉。從我校的精神鼻祖、北宋著名教育家胡璦,到當代教育家洪宗禮等名人的教育思想都值得我們認真學習、思考與研究,他們的思想實質就是對天下蒼生負責,對社會負責,對學生發展負責,具有“以天下為己任”的責任擔當精神,我們要從中汲取寶貴的精神營養,傳承、弘揚和發展這些名人名家的思想,使其內化為全校師生的不竭動力,從而不斷深化責任教育理念。我們要發掘、梳理這些名師、名校友的業績和思想,引導師生學習和研究他們對他人、對社會、對時代、對人生和對事業負責任的精神品格,并使其校本課程化、活動化,走進我校師生的心靈,不斷內化“負責任教育”的理念,從而真正實現“以思想引領人,以事跡激勵人,以品格塑造人”的育人價值。
二、打造“名景文化”
我們將利用老校區內豐厚獨特的資源打造老“十景”:近千年歷史的胡瑗講學故址安定書院、胡公祠、千年古銀杏樹、岳王廟、西山寺、陳毅東進紀念館、國家領導人讀書的教室等;在新校區內打造新“十景”:弘文樓、校史館、生態園、銀杏湖、錦繡廣場、安定廣場、奧運火炬傳遞紀念碑等。在構建典雅、優美、和諧的校園文化環境的同時,梳理、提煉新老校區“雙十景”中所蘊含的文化和精神財富,使我校悠久、深厚的文化底蘊及平和從容、博雅大氣的辦學風格得以充分的彰顯,從而營造濃郁的文化育人氛圍,陶冶師生情操,提升校園文化品位,增強校園文化的育人功能,為強化責任教育理念、實現環境育人的教育理想服務。
三、開發“名品文化”
我們將在進一步梳理、提煉、整合我校傳統的校園文化活動項目的基礎上,進一步提升活動品位,開發、整合、打造出我校校園文化系列活動的精品項目,以精品活動或項目為載體,寓“責任教育”于精品文化活動之中,讓“名人”的思想、精神深入學生靈魂,化為境界和品格,化為為人處世的人格力量,化為勇于進取、敢于擔當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實現“活動育人”,從而更好地實現我校的育人目標。初步擬定的項目有“母語教材研究成果展示”、“人生規劃導航”、“素質教育個十百千萬工程”、“師生‘雙十星’評選”、“泰中之節”等,借此形成~系列弘揚我校優良傳統、凸顯“負責任教育”理念和素質教育精神內涵的校園文化名品。在這些精品活動中將更多地融入生命、自尊、自主、感恩、競爭、合作、共贏、實踐、創新等時代精神元素,更多地融入來自我校的名家、名人的思想精神等,使得這些校園文化活動更具時代精神,更具責任教育特色。
我們發掘學校千百年來所積淀的文化和精神,目的就是要以此開發以責任教育為主題的校本課程、打造獨具責任教育特色的校園名景和校園精品活動,將“三名文化”與我們學校的“負責任教育”理念有機地融合,使其化為泰中人的精神境界和人格力量,在文化立校和育人方面產生巨大效應,形成“三名文化”背景下的責任教育模式,走出一條我校獨有的特色學校創建之路。
(作者系江蘇省泰州中學校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