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特色發展,其出發點和歸宿應該是全面適應全體學生的發展需求。初級階段的學校特色建設,應該強調全方位開設適合學生發展的課程。學校應在國家課程的基礎上科學地開發多種課程資源,逐漸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高中教育課程體系。一方面,要精選學生全面發展和終身學習必備的基礎內容,增強與社會進步、科技發展、學生經驗的聯系,拓展視野,引導創新與實踐。要突出課程的選擇性、靈活性和多樣化,為滿足學生發展的多樣化需求提供平臺。另一方面。要加強藝術、技術、體育與健康、綜合實踐活動和綜合課程的開發力度,給學生更多的選撣課程的權利。總的來說,就是要拓展學生的知識面,培養和發展學生特長,為每一個學生的個性發展創造條件,為學生具備進入學習化社會所必需的各種能力、為學生進一步接受高等教育或面對社會就業所需要的各種能力打好基礎。這就要求我們在課程管理上,要明確目標和要求,合理安排課程,建立必要的教學規范和評價制度,尊重教師和學生的個性發展。在課程實施中,以教師專業化水平的提高來適應學生多樣化的需求,課堂教學注重以興趣為先導,啟發學生思維,張揚學生個性。
我校的課程開發和課程建設,以“地方特點、學校特色、教師特長”為基礎,堅持“課程規劃學校管理,課程開發教師參與,課程質量教研組把關”的原則,形成了一套動態的校本課程開發與更新的管理機制。學校實施三類課程:①夯實基礎知識的學科課程,即國家規定的課程和地方安排的課程;②提升能力的活動課程:研究性學習、信息技術教育、社區服務和社會實踐、勞動與技術教育等;⑧發展個性的校本課程,《宿遷名人故事》、《洋河酒與酒文化》等一批校本課程深受學生歡迎。學校還多次邀請國內外教育專家開設講座,聘請外教上課,充分利用校友、校史、網絡等課程資源。每年的高一軍訓、消防支隊一日體驗、到市農業示范基地進行社會實踐成了學校的傳統活動。各年級組成立了各類研究性學習小組,參加研究性學習的學生達100%。學校還成立了水之韻文學社、機器人設計工作室、理化生實驗園、書畫社、新視角攝影社等社團,舉辦豐富多彩的科技節活動,開展演講、書法、美術、聲樂、小發明、課本劇表演等比賽。
應該說,校本化的選擇性課程可以滿足不同學生的需要,活動類課程更能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更好地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和個性發展。
我們還通過組織多種形式的教學、教研活動。促進教師的專業發展。青藍工程、“周周有”公開課、教學觀摩課、“五四杯”“新人杯”課堂教學大賽,促進了教師間互研互學;教學研討會、教學論壇、教學沙龍、校同百家講壇等,提高了老師們的教學素養;論文評比、教學反思、課題研究、科研獎勵,激發了教師們的教研熱情。學校還根據不同的年齡層次,通過《江蘇省宿遷中學教師專業發展規劃書》對教師們提出不同的要求以及自我進修提高的目標。
應該說,專業引領、自我研修、任務驅動、互助合作等措施,極大地激發了教師們的內生動力,促進了其專業發展。
學校特色發展的核心和內涵是人的問題,進一步加強教師隊伍建設、培養全面發展的學生將是今后我校特色發展的抓手。我們將以內涵建設為核心,引領教師專業發展。努力造就一支師德高尚、業務精湛、結構合理、充滿活力的高素質專業化教師隊伍,培養出更多的名特優教師。將以培養全面發展、素質優秀的學生為宗旨,關注人才培養的質和量。一方面,進一步激發學生的學習愿望與興趣,形成良好的學習風氣。另一方面,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實踐能力和終身學習能力。第三方面,進一步提高教學質量,每年絕大多數畢業生為全國一流高校錄取,每年都有成批學生在國內外的重大比賽中獲獎等。第四方面,關注特長學生特色發展,學生有令人矚目的發明創造,或出現有重大影響的先進事跡。
學校特色建設,是重塑學校新的教育價值體系,表達學校對教育的根本意義以及對人的生存與發展問題的探求和關注,促使學校真正成為促進教師和學生發展的解放性力量。學校特色發展,任重而道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