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校長,學校安排我上‘小小科學家’校本課,我怎么上呀?”“那么多學生全部走出教室去趕場子,能不亂嗎?安全怎么辦?”“現在的學生比我們知道的還多,我們能上好嗎?”……自從宣布了校本課程的課務以來,已經不止一位老師在我面前發愁。
針對老師們的困惑,我經常與相關科室的同志討論,制定可行的指導方案;與骨干老師交流,鼓勵他們大膽探索,積極實踐;每月安排一次校本課程觀摩、研討活動,探索校本課程開發的有效途徑。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全校開設的二十多項校本課程進行得如火如荼,學生們每到周四下午的第二節課,就井然有序地到所選課程的教室上課;教室里,有的是老師在做示范。有的是學生在演示,有的是師生共同探討,還有的請來了家長參與……
校本課程的開發,為學生的個性化發展創設了一個廣闊的空間,他們像歡快的小鳥,做著自己感興趣的事!也為老師們的專業成長提供了實踐平臺,他們在富有挑戰、創新、開放、輕松的課堂中找到了別樣的感覺!卞光華老師自從擔任了“小魔術”班課程開發后,積極利用各種途徑,不斷鉆研魔術技巧,培養了一個又一個小魔術迷,有的孩子還應邀到電視臺一展身手;王紅兵老師擔任“科學小制作”課程開發,他充分發揮自己的這項愛好與特長,精心指導學生進行科技小制作和科學小發明,幾次在全校展出學生的作品,他指導的王澤宇、趙鐵華等同學在省科技創新大賽中還獲獎了呢。
經過一年多的嘗試、實踐,我校的校本課程已經成為一項特色工作。現在再提到校本課程,那是家長們稱贊、同學們喜歡、老師們則主動“請戰”。這樣的情況著實讓我高興,我高興在校本課程的背后,我們的老師主動擔當的意識得到了升華,做班主任、上演練場、送教支教、演講競賽、技能展示……爭著報名,搶著參加。在參與的過程中,老師們不斷地給自己補充知識、提升內涵,在主動擔當中實現了自身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