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改話語之五】課程標準中關于“學生觀”有三點表述:第一,學生是生活在一定社會條件下的人;第二,學生是具有主動性生命形式的人;第三,學生具有“未完成性”。因此,新課程必須具有必要的統一性、規范性,必須充分考慮如何保護并發揮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必須促進每一個學生的充分發展。
雙周五的下午2:10-3:30,常州市實驗小學校園變得格外豐富、精彩:塑膠操場上,學生們正揮汗如雨地訓練、比賽:藝術教室里,學生們正饒有興趣地創作漫畫、學習剪紙:花圃里,學生們小心翼翼地播下種子;棋類教室里,學生們專心致志地研究棋局、切磋棋藝;多媒體教室里,學生們正滿懷激情地練習演講……這是學校1200多名學生在社團活動中的真實情景。
為充分滿足學生的成長和興趣發展的需求,常州市實驗小學根據學生的意愿開設了9個類別36種學生社團,納入學校“不一樣的我”校本課程體系,供學生自主選擇。這是學校課改充分體現“面向全體學生、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新課程理念的舉措之一。帶著對子課題《小學生互助共進交往的策略研究》的執著,學校努力讓豐富多彩的社團活動為個性不同、志趣各異的學生提供廣闊的舞臺,讓他們在活動中主動發展、積極交往、互助共進。成為“不一樣的我”。
一、積極分享中體驗快樂
討論社團公約時我們記錄下了這樣真實的一幕——
四(4)班的劉睿同學說:“我覺得每次社團活動結束時。應該有幾分鐘時間讓我們進行總結,分享收獲。”“這個建議很好。那你覺得幾分鐘比較合適?”老師立即記錄下了他的建議。“五分鐘應該夠了。”很快,一份比較詳盡、富有特色的“學生社團公約”誕生了。
這樣的分享無處不在,“我分享,我快樂”成為了社團活動的口號之一。積極地分擔責任,分享智慧,分享成果,分享收獲。體現了常州市實驗小學學生的素養。
積極地分享。讓學生體驗到了快樂——“這次活動給了我盡情歌唱的機會,挺好玩的,我非常快樂。我不僅感受到了音樂的和諧,而且交到了許多朋友。”“這次活動我感受到了什么叫‘要做就做到最好’,還給了我一次挑戰自我的機會。”“學校開展這個社團非常好,因為能讓大家自由發揮,培養了大家組織和活動的能力,令老師刮目相看。”
二、自主活動中主動成長
“你想成為魔方高手嗎?你想培養自己的空間思維嗎?還等什么!快來魔方社團報名吧!這是三(7)班的王蜚同學親手設計并繪制的“魔方社團”招募成員海報。畫面上大大的魔方圖案在眾多精美而醒目的海報中十分顯眼。從主動競聘社長到自主組建社團,王蜚同學始終在快樂地工作著。
類似的活動場景在社團活動中屢見不鮮。“自主”是社團活動中出現頻率最高的一個詞語,從氛圍營造到活動過程,始終倡導自主。學生不僅可以根據自身的興趣愛好自主選擇社團,還要共同商討擬訂社團公約,在指導老師的協助下商訂社團活動的計劃及主題、挖掘活動的資源。對社團活動情況作出主動評價……
“活動中倡導自主”體現的是學校培養學生主動發展的意識。鍛煉、提高了學生自我謀劃、自我挑戰的能力。讓學生獲得了愉悅的身心體驗,真正凸顯了學生主體地位。
三、合作中共同進步
社團的成員間往往年齡與能力差距較大、個性各異,看似給活動的開展帶來了一定的阻礙,而一旦把這種差異變成寶貴的資源。便產生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十字繡社團的指導老師楊靜娟把“孩子變成老師”,讓孩子們互相發現,學會欣賞,有效合作。于是,能力強的學生幫助能力弱的學生共同完成作品;會繡的學生指導不會繡的學生。他們為實現共同的目標而努力,在合作中獲得了特長的發展及能力的提升。
當升旗臺上幾位學生奏著不同的樂器、唱起《向六(1)班敬禮》,你一定會感到詫異。這其實是六(1)班“卡拉OK秀”的幾位同學在社團活動中合作創作的歌曲。他們的演唱深受大家的喜愛,很快成為六(1)班的班歌。
這便是“互助共進”的社團活動理念。社團活動不僅是發展興趣、培養特長的平臺。還是促進交往、互相合作的“場”。
“不一樣的我”讓學生社團充分凸顯了分享教育的理念——“我分享,我快樂,我成長,我超越”,突出了學生主體地位,促進了學生互助共進,張揚了學生的個性,發展了學生的特長。
(作者單位:江蘇省常州市實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