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創辦于“廢科舉、興學堂”的1905年,起初辦學思想是“務本求實,重在育才”,上世紀九十年代傳承為“育人為本,為學生的終身發展奠基”。在新的形勢下,我們又提出了“讓我們共同獲得發展和成功”的辦學理念,努力從學生、教師、學校等諸多方面,追求自主、合作、和諧的發展和成功,從而彰顯學校的辦學特色。
學生在自主發展中培養特長
面向全體學生,面對學生全面,我們堅持與時俱進,因材施教,分層次推進,分能級教學,不間斷地讓學生擁有成功感。不失時機地培養學生的自信心,多方面激發學生的求知欲,讓不同潛質的學生獲得全面而有個性的發展。
突出教育的全面性、差異性和主體性,一切教育活動都是為了學生的成長和發展。圍繞“勤”的校訓和“永不言棄、永無止境”的學校精神,高一年級著眼“勤奮、求實”的養成性教育,高二年級著力“勤懇、求真”的啟發性教育,高三年級著重“勤勉、求是”的開放性教育。在循序漸進的教育中,學生得到健康的成長,全面的發展。
體現教學的有序性、科研性和獨特性,堅持上好必修課,開發選修課,充實活動課。其中重點把校本選修課分為學科課程拓展和興趣愛好取向兩大類,給不同需求的學生提供選修機會,鼓勵優秀生學有所長,普通生學有所能,學困生學有所得。多層面促進學生學習能力、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的提高,進而得到有個性的發展。
教師在合作發展中擁有特點
今后五年我們將以承擔“十一五”國家級課題《普通高中教師專業發展策略的校本實踐研究》為依托,營造教師專業發展的良好氛圍,促進教師在合作中實踐。在實踐中提升,教有所思,教有所長。
構建“學習、實踐、研究”的校本培訓機制,以保持教師專業的長效發展。加大對青年教師的培養和校本培訓力度,加強“師徒結對”程度,加快循環教學速度。每學期堅持“五個一”的考評,即開放一節匯報課,設計一個教案和課件,編制一份試卷,撰寫一篇論文,完成一次學習與工作的小結。三年內適應教學,站穩講臺,在教學上有成功的亮點。對中青年教師而言,支持他們參加各種繼續教育,優化知識結構,提高專業水平。結合教學實踐,增多同事間合作教研。能夠將想出來的做出來,將做出來的寫出來,將寫出來的展示出來,努力成為教學能手、教學骨干。
追求“專家治校、名師治教”的策略。繼續實施學校“首席教師”制度。選聘的首席教師享受省規定的特級教師津貼和國務院給予中青年專家的教研津貼。推動名師開展各類教育教學研究活動,參與制定各學科近遠期發展規劃,全天候開放課堂教學,發揮其近距離榜樣和引領作用。今后五年內,學校力爭培養出更多的省市“名師”。
學校在和諧發展中彰顯特色
走國際化辦學之路,走現代化辦學之路,更須走特色化辦學之路。學校唯有在和諧、可持續發展中,才有可能提升自身的品位、品質和品牌。因此,在學校的發展過程中,不僅僅要關注個體的發展,更應重視維護和促進整體利益的共同發展,從而為個體的發展提供更好的空間和平臺。
著重于“有水平的管理”、“有質量的數量”,既有優秀師生個體的打造,更有全體師生全方面、全過程的關心和培養,達成“點”上突破和“面”上豐收的成功教育。力爭在五年內把東中辦成生態校園,科研校園,數字校園,努力追求學校管理的科學化,教學手段的現代化,考核制度的人本化和辦學模式的多元化。
傳承學校百年傳統文化,著力打造新時期學校文化。進一步強化物質文化建設,使學校的一草一木都具有教育意義;強化制度文化建設,使學校的各項規范成為大家的自覺行為;強化學校課程文化建設。使學校的各項課程更具生命活力;強化學校精神文化建設,使師生的一言一行都能文明向上,文化非凡。
思想決定境界,勤奮造就未來。我們將腳踏實地,與時俱進,有水平地管理,有思想地教學,有進取地學習,努力實現“讓我們共同獲得發展和成功”理想教育的愿景。